旧时,居住在哈尔滨地区的满族人及其先祖以皮毛来避寒保暖。在清代,居住在哈尔滨的满族人衣服是棉袍左衽、窄袖,棉裤是抿裆、扎裤腿。此种穿衣风俗,对清末东北开禁后来哈尔滨闯关东的汉人影响颇大。
民国后期,哈尔滨人(汉族人居多)穿的上衣皆为高领、紧身、窄袖。棉制品衣服有袄、袍和坎肩,棉袄分为对襟和左搭襟两种,棉袍都是左搭襟的,是布料做的。皮制的多为大衣,或称大氅、皮袄,分为吊面的和光板两种,光板皮袄也叫白茬皮袄。裤子也有棉裤和皮裤之分,以棉裤居多,且是抿裆的。其颜色以黑、蓝等深色为主。皮衣多为有钱人的穿戴,以貂皮最名贵,狐狸皮次之,羊皮再次之。其时,穷人穿棉的,有的穷人连棉的也穿不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有个慈善机构叫棉衣会,经常筹集善款给穷人做棉衣。
冰雪帽子由盔、遮、耳组成,帽子分棉、皮两种,皮帽多以狗皮面料的居多。狐狸皮帽子属高档品,貉皮帽子为珍品。别小看帽子,同记商场创始人武百祥在旧中国就是以经营冬帽发迹的。上世纪初,武老先生看到京奉铁路线上有人头戴英式绒皮帽,就抓住商机加工制作,产品投入市场后成为那个时代哈尔滨人追逐的潮流风向标。以后他又吸收俄式大头帽的特点,扩展经营礼帽。民国时他又发展制作了便帽、绒帽,以后又发展制作了毡帽。帽子制作成就了他的企业,使他成为哈尔滨名噪一时的大资本家。
冰雪服饰还包括围巾与围脖。有的围脖很像现在的护脸,可护住耳、鼻、嘴。冰雪服饰的手套,有露指和不露指之分,不露指的有“姆指独立,其余四指一起”的手套,还有胸前插双手的套袖。在寒冷的季节,手套要选用真皮、棉等保温好的材料制作。那时,时尚人家外出都要戴手套,手套材质大多为真皮,一般羊皮手套也很流行。棉鞋分矮帮和高腰两种,还有毡疙瘩、毡靴和长筒皮靴。解放前,百姓足下穿的普遍都是靰鞡,是用牛、马、猪或鹿皮革纳线抽褶而成。靰鞡里絮的是靰鞡草,有吸潮、透汗,舒适、暖和的效果,是“关东三宝”之一。上世纪30年代,战斗在深山老林的东北抗联战士脚下穿的就是皮靰鞡。
上世纪50年代,哈市百姓流行穿中山装和马裤,面料多为斜纹、花达呢、卡叽等,颜色以青、灰、蓝三色为主。“文革”时,引领潮流的冰雪服饰是棉军装,鞋是大绒棉鞋和胶皮靰鞡。改革开放后,冬季开始盛行羽绒服、登山服、皮甲克和呢大衣,足下是皮鞋、皮靴子,头上戴的是京式和欧式的皮面羊剪绒帽子和水獭帽子,样式也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