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4-24 浏览量1046
山寨化妆品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是相当多的,以低于正牌化妆品一半甚至更多的价格来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尤其通过品牌名字的误导,很多不明所以的消费者都会认为是该知名的护肤品而购买,建议消费者选择商品时,还需仔细认清。
虽然在一些大型正规超市类似的山寨产品并不多见,但是在小型超市、日化批发市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可以碰到很多似曾相识的品牌。例如daibao(拼音类似大宝)、与玉兰油商标“OLAY”相似的“QILY”、和“李医生”同姓的“李博士”以及多采玉兰油、大宝玉兰油、美的玉兰油等知名品牌“玉兰油”的跟随者……甚至还有番婷、清杨、沙喧等名称看上去叫人哭笑不得的山寨产品。
这些日化用品的外包装,粗略看来和一些名牌产品的外包装非常相似,但仔细一看,字母拼写或汉字偏旁有细微差别。这些山寨产品会随着销售地点不同价格也有天壤之别,同样的产品,超市里可能标价一二十元,但也会出现在路边的2元店里,价格弹性惊人。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同时,也不能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令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全球品牌网专家娄峻峰坦言,小型日化企业想被消费者认可不能靠山寨路线,要形成独特的品牌特点和品牌内涵,否则只能一时获利,难以维持长期发展。同时,他提醒知名日化品牌,类似的侵权事件已屡见不鲜,属于侵犯企业知识产权行为。对于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要有驰名商标的保护意识,避免商标被跨类别抢注和被“山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来源中国品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