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7-05 浏览量8792
数伏是什么时候?在数伏的时候我们要如何预防中暑,数伏期间如何保护肠道健康。中国品牌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www.chinapp.com中国品牌网
2013年什么时候数伏?具体介绍了2013年数伏是哪一天。进入伏天后,天气炎热,大家要注意注意防暑降温、胃肠健康哦。
7月13日开始数伏
阳历2013年6月21日夏至,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才开始数伏。数伏开始日:7月13日;末伏开始日:8月12日。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九天一九,在公历上很容易推算,而数伏在哪一天,用公历推算起来就很困难。因为按中国的农历,从夏至日开始,按农历的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同时规定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开始。这样一来,中伏有时是十天,有时就二十天。概括说来,就是在夏至日和立秋日中间,相隔约45天,这期间若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就是十天,若有五个庚日,则中伏就是二十天,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规定末伏必须在立秋后开始而造成的。
历年数伏
年代夏至日数伏开始日中伏天数立秋日末伏开始日
2012年6月21日7月18日10天8月7日8月7日
2013年6月21日7月13日20天8月7日8月12日
2014年6月21日7月18日10天8月7日8月7日
伏天的到来就意味着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气候阶段来临。建议网友们既要注意防暑降温,还要当心家中的物品发生霉变,需加强晾晒。
数伏天要注意胃肠健康
进入盛夏,高温容易使人体出现种种不适,如不想吃饭,心跳加快等。在通风不良、身体疲劳、饮水过少和接受日光长时间照射等情况下,这些中暑情况更容易发生。
一.感染性腹泻
症状:发病开始主要是腹泻,常伴有痉挛性疼痛。不久将会转化成水样便或黄色稀便,慢慢发展为便血和肠出血,最后可能会转成尿毒症等。
预防建议:出血性大肠菌感染主要是饮食不卫生导致的,大肠菌喜欢在低温下繁殖,平时冰箱也会给病菌提供生存环境,所以冰箱里久置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二.热感冒
病因:天热抵抗力下降、环境温差较大。
预防对策:忌受热后让身体“快速冷却”。比如,大汗淋漓归来后,最好先以风扇降温,待体温下降后再开空调。
三.热中风
病因:身体脱水导致血液黏稠,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变缓。
预防对策: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是此病预防的重点对象。尽管天气闷热,还是要作息规律,不要熬夜,一般来说,高危病人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现象都是中风的前兆。
四.细菌性痢疾
症状:潜伏期多数为1—2天,典型表现为急性发热,有阵发性腹痛,腹泻时有黏液或脓血便,有明显的肛门下坠感。
预防建议:一般应立即口服补充液体,以免脱水,明显脱水者应静脉补液。
五.胃肠炎
症状:急性胃肠炎常伴有发热、呕吐、稀水样便,少数有黏液脓血便;伤寒型肠炎症状类似伤寒,患者会持续发热。
预防建议:饮食规律平衡,不吃或少吃生冷。尤其是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切不可因为天热食欲不振而马虎饮食,可以针对自己肠胃的情况,熬一些健脾养肠胃的粥来维持身体酸碱平衡,增强抵抗力。
来源中国品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