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入伏是什么时候

2013年入伏是什么时候

更新时间:2013-07-05 浏览量1301

  最近,天气特别的炎热,很多高校的学生都不忍酷热卷铺盖睡走廊。不禁有人会问,2013年入伏时间到了,入伏时间是什么时候。如果您还不知...
百科目录
2013年入伏是什么时候

 

最近,天气特别的炎热,很多高校的学生都不忍酷热卷铺盖睡走廊。不禁有人会问,2013年入伏时间到了,入伏时间是什么时候。如果您还不知道什么是入伏,2013年的入伏时间的话。中国品牌网小编为您接受什么时候入伏,以及三伏天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中暑。www.chinapp.com中国品牌网

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让人忧愁的季节了,这个时候天气闷热难耐,人心烦躁不安,尤其是进入三伏天之后,大家就要开始面对中暑高发期了,热感冒是三伏天最常见的病,要知道,人不能被动等待,坐等生病的,所以要学习一些防中暑的制冷招数,好避开感冒的袭击。那么接下来,中国吃网就会大家介绍2013年什么时候入伏,以及三伏天如何防中暑的招数:

一、2013年什么时候入伏

2013年的三伏天就是7月13日开始的那三伏

头伏是7月14日,中伏是7月24日,末伏是8月13日开始,至8月22日结束。由于中伏结束于立秋之前,所以今年中伏增加十日,共20日,整个伏天共40天。

二、三伏天如何防中暑

中暑是夏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暑可分为三类:“中阳暑”、“中阴暑”及上文提及的“情绪中暑”。

一般人通常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阳暑”,这种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待的时间过长,出汗过多引起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无汗、精神萎靡、胸闷头昏、四肢乏力,甚至抽搐、不省人事等。

“中阴暑”则多由感受暑湿之邪后,加上纳凉不当引起。比如在天气酷热、频降大雨的夏季,长时间在空旷的露天、过道及风猛之处纳凉,致风寒郁于表、暑湿困于内而出现头昏脑涨、时寒时热、吐泻无汗等。

1、出行躲避烈日

在10点至16点中间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日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出门一定要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如遮阳伞、太阳镜、遮阳帽、防晒衫等,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不得不在户外高温工作时,可将凉毛巾搭在头上。在夏季要尽量避免曝晒、雨淋,或待在气温过高、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雨后也不宜坐卧湿地。同时,还要避免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防止暑湿之气侵袭机体。

2、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3、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上要多吃清淡的食物。人们食欲减退,也会限制了营养的吸收。营养的吸收受到影响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有影响的,那么夏天防中暑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为好。

1)补充维生素:

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在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维生素B含量较多。

2)补充水和无机盐:

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3)夏天的时令蔬菜和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等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4)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三、三伏天怎么养生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充盛,阴气内敛,而人则处在天地之气交汇之中。”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这三个月时间,中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即‘阳气’,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神志”;同时,“长夏又属湿,湿易伤脾”,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便在于“调养心脾”。

1、养心:气郁体质,应防“情绪中暑”。

暑气入心,天气炎热时,人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人对高温天气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夏季应以宁心安神为要务。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过喜、过怒、过于惊恐、过于悲伤、过于思虑等情志的刺激。

气郁体质的人,在夏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情绪中暑”。有些人在天气炎热时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比如烦躁易怒、爱唠叨、容易兴奋和激动、低热口渴、夜睡不宁,或表情呆滞、抑郁悲观、沉默懒言、不思饮食等,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异常表现都可能是“情绪中暑”导致的。面色苍暗、多愁善感、情绪低落、胸闷不舒、经常叹息,这些都是气郁体质者常见的表现,此类体质者多属“肝郁气滞”,盛夏时症状尤其明显,应以理气解郁、祛暑化湿的方法调理。陈皮有疏肝解郁、芳香化湿、行气健胃的特点,因此气郁体质者在夏季除保持愉悦乐观、平和宁静的心情外,还可用陈皮、冬瓜煲鸭肉或鸡肉、猪肉食用,也可吃些淡水鱼类,酌加姜、葱、陈皮、豆豉、蒜蓉等芳香调料清蒸或焖炒四大家鱼。

2、养脾:清淡饮食,少吃冰镇食品。

脾主运化,而湿邪最易损伤脾气。夏季健脾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肥腻、刺激、烧烤、油炸之品,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食腐烂变质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冷饮、冰镇食品也要尽量少吃。寒湿之品极易损伤人的阳气,实际上也起不了多少降温的作用。真正能够对人体起到降温作用的两个途径,一个是顺畅排尿,另一个则是适当出汗。

来源中国品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 百科
  • 加盟指南
  • 选址筹备
  • 投资行情
  • 十大品牌
  • 品牌故事
  • 品牌跟踪
  • 品牌专访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5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