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6-08 浏览量1157
“中国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华民族是个注重服饰的民族,古代服饰不仅美轮美奂、赏心悦目,而且能彰显身份、区分尊卑、契合礼仪。服饰背后体现着丰富、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大有文章。
然而,因朝代更迭和时光推移,清代以前的服饰在民间已几乎无存,所以目前服饰收藏主要集中于清代中晚期及民国服饰收藏,其中最具价值的又是清代宫廷服饰的收藏。
织者何人藏者谁?
了解了清代宫廷服饰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清代服饰单单从做工来讲就非常有收藏价值,而且正是由于其制作工艺繁复、手段高超,所以很难造假,容易着手。
清代宫廷服饰需求数额巨大,工艺繁复多样,有织锦、妆花纱、缂丝、绸绣、纱绣、描金等多种工艺类型。清代宫廷服饰的来源,除一部分荷包等小物件由后妃、宫女闲暇时手工制作,一些服装饰品由各官进贡外,基本上由内务府负责制作生产。
内务府总称“总管内务府衙门”,是清宫运作的后勤保证,在300年间负责着清宫绚烂服饰的生产供应和保管。内务府下与服饰有关的部门主要有广储司、造办处、织染局和三织造。
广储司的职能之一是验收所进的东珠、貂皮及各地贡物和三织造运京绸缎,承担宫廷服饰的加工、制作和储藏,供应皇家礼服、四季衣物、金银珠宝等。
不过,精致的清宫服饰只有少量产自广储司、造办处及内织染局,其余大半则由江南三织造承担。三织造局,即江宁、苏州、杭州织造局,是宫廷服饰的主要原料产地和服饰制作处,于顺治年间设立,光绪年由绮华馆取代。
在工艺方面,三处织造各有所长:江宁以妆花织造取胜,苏州擅缂丝,杭州以刺绣见长。江宁织造主要承造大红蟒缎、大红缎匹、金拆缨,专门制织各种制帛,各色驾衣、丝绸和线罗等。宫中御用之锦缎,大多由南京制造,由于其锦缎美似云霞,而被称为“云锦”。云锦诸品种中的妆花是一种以挖梭为主要显花手段的重纬织物,其色彩可高达三四十色,且不论经纬向均可随意配色,还加饰了大量金银线,锦面达到逐花异色、金彩辉映的效果,是我国织锦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宫中所用的缂丝、刺绣品多产于苏州,苏州织造常承担各种绣活和各类布匹的采买。其丝织品分为“上用”(帝后专用)及官用(赏赐王公官员)两类,丝织品有绫、罗、绸、缎、纱等,尤以织宋式锦著称。杭州织造局主要织办纺丝、绫、杭细、各色丝线和长短不一的画绢等,主要丝织品有绸、杭纺、杭绫、帛等,杭州织造“用丝皆重”,由于丝质好,故而持有轻薄柔软的特色。不同制造局织出的布料上机头均有织造款,如“杭州织造臣盛桂”、“江宁织造臣高晋”。
由于供清宫廷之所需,江南三织造在制作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所以三织造的丝绸产品在工艺质量和花色品种方面备受赞叹,达到极高的水平。三织造织出的绫罗绸缎,被赞美为“精妙绝伦,殆人巧极而天工错矣”,“织造府所制上供平花、云蟒诸缎,尤精巧,几夺天工”。
目前仍存于世的清宫服饰大部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据资料披露,故宫博物院藏织绣服饰类文物15万余件;台北故宫也藏有部分清宫服饰精品,并已将其中一部分结集为画册出版。
在民国期间,清宫服饰大量外流于海外和民间,现在有不少收藏家专门收藏清代服饰。有报道称,宁波民和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收藏爱好者张亚佩藏有清代龙袍数十件,其中有12件曾公开展览过;中国丝织品收藏家、英国古董商琳达·雷格士沃斯(LindaWrigglesworth)在近30年时间里竭力将中国服饰发展成为吸引买家的收藏类别。由于对中国服饰的研究,琳达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担任服装顾问,电影中的各种服装配饰都是由她协同设计的。
服饰拍卖渐入佳境
关于清代服饰的拍卖,最近流传着这样一条消息:北京永乐国际拍卖公司将于5月24日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带来“华彩霓裳张信哲先生珍藏清代织绣专场”,届时将有近80件清代宫廷织绣藏品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