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带传统纺织技艺走出“深闺”

世博带传统纺织技艺走出“深闺”

更新时间:2013-06-03 浏览量776

5月1日,全球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湖北省黄冈市黄梅挑花、红安的绣活(鞋垫)和大布传统纺织技艺、武穴的章水泉竹艺4项'挑花绣活纺织竹艺'非物质文
百科目录
世博带传统纺织技艺走出“深闺”

5月1日,全球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湖北省黄冈市黄梅挑花、红安的绣活(鞋垫)和大布传统纺织技艺、武穴的章水泉竹艺4项"挑花绣活纺织竹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亮相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

据湖北省群众艺术馆负责人介绍,红安的绣活(鞋垫)和大布传统纺织技艺,作为湖北民间文化的代表,它们将在展馆的传习区内展示。非遗传承人聂凤珍、黄珍兰,届时将各展其才,把红安文化名片展示于世博舞台。

湖北省文化厅的值班员介绍说:“这4个项目都是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之所以入选在世博会展馆的传习区内展示,是因为符合世博会对非遗项目的选择标:没有完全消失,可以进行生产性开发,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这四项非遗产中的红安的绣活(鞋垫)和大布传统纺织技艺,都是出自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的黄冈市红安县。而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又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甚至是“红色”工艺。

在中国传统纺织工艺或多或少地在退于边缘化地位之时,世博会又带其走出来“深闺”,走向了世界。

解读:“红安大布”的红色情怀

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俗称“红安大布”。红安大布是革命老区红安县民间手工制作的一种纯棉纺织珍品,数百年来当地农民就有纺纱织布的风俗,战争年代红军将士用大布制作军服被单,出现过男将在前方打仗,女将在后方织布送衣的动人情景。解放后,很多将军仍然喜欢使用家乡的粗棉大布制作床单、衣服。董必武、李先念、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仍然使用家乡的“红安大布”制作床单等生活用品。

“这是红安精神的升华,她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激荡着红安人民的情怀,充分展示了红安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国第一将军县’的良好形象,不愧为一套精美的文化大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共红安县委书记熊良霄说。

见证:传统纺织技艺的独特

红安大布采用纯棉花为原料,经民间艺人运用原始织布机手工纺织,经过纺线、染线、浆线、倒筒、牵布织布缝接等工序制成它色彩古朴和艳丽并存,图案简洁和繁杂并举,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鄂东农耕文化的丰厚底韵。红安大布具有冬天保暖,夏天爽汗,春秋适用的特点,它柔软舒适,经久耐磨,防蛀防霉,干净卫生,有利健康,清洗方便,雅俗共赏,集民间工艺和适用性为一体,为现代家庭生活之优良用品。

红安文化网的方站长向笔者介绍了红安大布的主要价值:

1、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生产出被社会喜爱的手工制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红安也将成为研究民俗民间文化特色,极具学术研究价值。

2、美学价值:红安大布图案设计精美,也可根据客户需求而制作设计,是被人们所喜爱的产品,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美的享受。

3、现实价值:保护传承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对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新生:让传统走出“深闺”

是什么为这项古老的技艺赋予新生?是文化与创意。

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的传承方式使对其的保护与开发陷入了“两难”困境。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看,生产性的传承保护是比抢救性保护更具生命力、延续性的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市场开发的问题一直为各界关注,如何才能保护传统技艺的传承链,并寻找到市场开发和保持“非遗”原味之间的平衡点?

面对这种传统的技艺,我们抱着的是国家级的“遗产”,而别人盯住的可能是国际级的“产业”,得到的也自然是丰厚的“财产”。

通过市场来保护来传统技艺算是现今最好的方式了,我们在对待传统技艺的时候,认识到了文化附加值的巨大力量,政府、企业等走上了“自觉”传承之路,加上我们的创意,像纺织技艺这样的传统走出去了,走出了“深闺”,走入世博,走向了世界。

底蕴:世界看到中国文化

中国本就是一个文化底蕴在世界上无可比拟的国家。这次世博会又将迎来大批海外华人、各国外宾及媒体的关注。这是一次弘扬传统纺织技艺,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底蕴的一次难得的契机。本次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的世博展现,不仅反映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传统纺织技艺产业化及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世界看到了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的文化是异常的丰富和繁荣,并且在文化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承:我们任重道远

传统纺织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遗产,还是财产?权衡这一答案的路途,任重道远。而权衡的前提,是传承。

传承是传统纺织技艺,也是所有传统技艺的保护的核心所在,而要更好地传承“传统”,就要把“传统”项目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引入市场化运作,这是对“传统”资源更具生命力的“活保护”。

所谓运用市场来保护,是指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传统”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传统”在生产中得到积极保护而得以传承。

同时,探究“传统”的市场化保护运作,首先需要的就是现代人对文化的接受、尊重;其次才是让其能够带来经济价值。因此,“传统”市场化保护不能被赤裸裸地商业化,而忽视了其文化内涵。

如果忽略了文化内涵,而一味的商业化运作传统技艺,我想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会再奇货可居,且产品不仅可能失去原本那个“传统技艺”之“实”,甚至连“名”都可能被砸掉了。所以,我们要将“传统”传承下去,我们传承和延续的更是一种文化。

中国传统纺织技艺悠久、深厚、绮丽和多姿,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纺织技艺,就要让这些技艺发扬光大,流传下去,那么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在传承与保护的同时,采取争取的手术对之进行丰富和发展。在让传统纺织技艺薪火相传的同时也要让其重放异彩。

猜你喜欢
  • 百科
  • 加盟指南
  • 选址筹备
  • 投资行情
  • 十大品牌
  • 品牌故事
  • 品牌跟踪
  • 品牌专访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