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庆的衣着 抗战时重庆成时装流行中心

老重庆的衣着 抗战时重庆成时装流行中心

更新时间:2013-05-28 浏览量1455

清末民初,重庆男子仍然穿着清代的袍、褂、衫、裤等。士绅流行穿马褂,有对襟、大襟等式样,面料多为丝绸。官吏穿长衫,下摆开两衩,不开衩的称“一裹
百科目录
老重庆的衣着 抗战时重庆成时装流行中心

清末民初,重庆男子仍然穿着清代的袍、褂、衫、裤等。士绅流行穿马褂,有对襟、大襟等式样,面料多为丝绸。官吏穿长衫,下摆开两衩,不开衩的称“一裹圆”,为市民百姓服装。士绅头戴瓜皮帽,圆顶,顶部有红丝线编的结子。一般市民戴毡帽、草帽。重庆留学生自日本、欧美回来,穿西装、燕尾服,被人讽刺为“假洋鬼子”。

女子穿披风、袄、裙。披风是外套,形制为对襟,大袖,下长及膝。裙子有凤尾裙、月华裙等式样,有在裙上装饰飘带的,有在裙幅底下系小铃的,也有在裙下端绣水纹的,颇为美观。后来流行长裤,多为绸缎制作,上面绣有花纹。另外还有背心,长可及膝下,镶有滚边。冬季所穿皮衣,有的将里面的兽毛露出在外,叫“出锋”。女学生标准服装是上穿宽袖衫,下着黑裙,令人耳目一新。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同学,率先垂范,引起轰动。

20世纪20年代,北伐军挺进长江流域,公教人员开始改穿中山装。那是国父孙中山喜着的制服,立领带风纪扣,有四个口袋。妇女倾心旗袍,辛亥革命以“驱除鞑虏”的口号推翻了清朝政权,同时也使旗袍走向了暂时的沉寂。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一部分本埠女子穿起了改良旗袍,样式趋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自然之美。当然也有顽固派对此颇为反对,说女子露出手臂和腿部“有伤风化”,呈请市政当局予以禁止。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时装流行中心,主要接受海派服装影响,以及参照各国驻华大使馆外国人的装束,一时千奇百怪。买办、商人西装革履,手拄文明棍。公教人员或着中山装,或着长衫,胸前别一枚服务机关的证章。老百姓穿短衫、短褂,下穿大裤筒,买不起皮带,以麻绳、草绳系腰。洪帮袍哥穿对襟短衫,青帮人物多穿长衫。

女性从单纯追逐艺人和明星的风采,转而模仿社会名媛,宋氏三姐妹成为她们的偶像。旗袍进一步改良,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重庆女子在审美情趣上日趋成熟。

猜你喜欢
  • 百科
  • 加盟指南
  • 选址筹备
  • 投资行情
  • 十大品牌
  • 品牌故事
  • 品牌跟踪
  • 品牌专访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