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5-12 浏览量901
可口可乐以179亿港元收购汇源事件近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日前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首次正面回应收购事件,称此桩收购并不存在被迫无奈,乃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朱新礼的解释是:企业应该当儿子来养,当猪一样卖。
朱新礼这话说得有水平,汇源事件再一次揭示了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利润。在朱新礼看来,这是一桩划算的买卖,为何不卖?但是,网民这几天炸开了锅,新浪网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者反对这一收购,理由是,民族品牌不能随便卖,有例为证:美加净、活力28、乐百氏被外资收购后已经消失,苏泊尔、南孚电池、中华牙膏、小护士等被外资收购的品牌已经全线萎缩。
这些真实的例子确实让人心痛,但是谁又能说,上述消失或者萎缩的品牌,一律遭遇外资阴谋?
跨国收购是经济全球化的一大特点,任何一桩交易,都不能排除双方明示的或者隐藏的战略目的,交易达成的前提是买卖双方都认可的条件。就企业的目的来看,一般绝无政治意义上的谋害,有的只是发展的谋略和智慧。逐利是企业永恒的法则,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旁人有必要那么着急上火吗?
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我们把企业上升为民族品牌,而这个品牌又有被外资掠走的可能,十之八九就会有一种冒虚汗的不踏实感。说得再直白一点,那就是这个东西是我们的,凭什么要卖给外国人?
汇源事件很显然,这样的观点缘起于某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然而却忽略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个伟大命题。
换一种角度来看,可口可乐愿意出高价购买汇源果汁,说明汇源这个品牌或者这个民族品牌,经过数十年的锻造,已经可以卖一个好价钱了,现在有人买,为什么不卖?以朱新礼的观点看,这就是一头猪,我养壮了有人买,那是我的骄傲。
近几年,中国企业大规模的海外收购举世瞩目,汇源事件表明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的一些企业提供了强势扩张的机遇。我们在欢呼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同时,却要把一桩正常的商业行为推上“民族的精神高地”并奔走呼号,说来着实令人汗颜。
2008年,因为北京奥运会的无与伦比,中国国民的大国心态开始成熟。什么是大国心态?是但凡以“民族的”为借口横加指责?是动辄以某种借口继续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吗?当然不是。我们总习惯说盛唐的大国风范世界倾倒,那么现在,包容、理性、自信,我们缺少什么?
让外资和平融入中国公平参与竞争,当是中国经济自信迎接全球竞争的良性趋势。汇源事件有一种观点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考验中国政府的智慧,审查通过或者通不过的理由是什么,是当做一起反对垄断的纯经济事件,还是当做一桩事关民族尊严的大事?世人拭目以待。
汇源事件在我看来,这桩纯商业的收购案,考验着大国国民的心态。说小了,那就是一瓶果汁,说大了,不过是一家有实力的果汁生产企业,是一大瓶果汁,把它高价卖掉,何错之有?我们的关注点应放在收购有没有违反《反垄断法》上。
小编感言:汇源事件再一次揭示了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利润。在朱新礼看来,这是一桩划算的买卖,为何不卖
来源 中国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