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15 浏览量27
一、按抵御地震力方向划分
该分类是最基础的划分方式,直接对应地震时主要的力作用方向,确保支架能针对性约束位移。
侧向抗震支吊架
作用:主要抵御水平侧向(如左右方向)的地震力,防止机电设备在侧向晃动中偏移或坠落。
适用场景:所有机电系统的基础抗震需求,如单根管道、电缆桥架的侧向固定,是应用最广泛的类型之一。
纵向抗震支吊架
作用:抵御水平纵向(如前后方向)的地震力,与侧向支架配合形成 “双向防护”。
适用场景:长距离铺设的机电系统,如超过一定长度的管道(通常 DN65 及以上管道)、通风风管,需补充纵向约束以控制整体位移。
侧纵向组合抗震支吊架
作用:同时具备抵御侧向和纵向地震力的能力,集成双向抗震功能,结构更紧凑。
适用场景:空间有限或对抗震要求较高的区域,如机房内密集的管道群、吊顶内复杂的机电系统,可减少支架数量并简化安装。
二、按支撑对象形态划分
根据所固定的机电设备类型差异,支架结构设计会适配不同形态的载体。
单管(杆)抗震支吊架
结构:针对单一根管道、电缆杆或小型设备设计,支架主体为单臂或单杆结构,配件简洁。
适用对象:单根给排水管、消防水管、电缆桥架(宽度较小)、小型通风支管等。
多管(综合)抗震支吊架
结构:具备多组固定单元,可同时支撑多根管道或多种机电设备(如管道 + 电缆桥架组合),共享一套承重和抗震结构。
适用对象:管线密集区域,如管井、设备层内的多根并行管道,能节省空间、降低安装成本。
风管抗震支吊架
结构:支架跨度更大,配备适配风管尺寸的横担和夹具,避免风管在地震中变形或脱节。
适用对象:矩形或圆形通风风管、排烟风管,尤其是截面尺寸较大(如宽度超过 1.2m)的风管。
设备抗震支吊架
结构:承载能力更强,通常采用型钢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刚性框架,直接固定在设备底座或外壳上。
适用对象:大型机电设备,如水泵、风机、空调机组、配电柜等,需直接传递设备自身的地震荷载。
三、按安装结构形式划分
根据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方式和自身形态,可分为不同结构类型,适配不同安装环境。
门型抗震支吊架
结构:呈 “门” 字形,由两根竖向吊杆、一根横向横梁及抗震斜撑组成,稳定性强。
适用场景:多根并行管道、大型风管或设备的顶部安装,能提供双向抗震约束,常见于吊顶内或设备层。
吊架式抗震支吊架
结构:以竖向吊杆为主要承重构件,搭配水平或倾斜的抗震斜撑,从建筑楼板或梁底向下悬挂。
适用场景:大多数机电系统的顶部悬挂安装,如管道、电缆桥架的常规抗震固定。
壁挂式抗震支吊架
结构:固定在建筑墙体或柱子侧面,通过水平支架和抗震斜撑约束设备,无需顶部悬挂空间。
适用场景:空间高度有限或顶部不便安装的区域,如地下车库的侧墙管道、走廊侧壁的电缆桥架。
抗震支架的适用标准以国家标准为核心,同时涵盖行业规范和地方规定,确保其设计、安装和验收符合抗震安全要求。
一、核心国家标准
这是所有相关工程必须遵守的基础准则,明确了抗震支架的设计、材料、施工和验收等关键环节。
1.GB 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规定了抗震支架的适用范围,明确抗震设防烈度 6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设置抗震支架。
详细划分了不同机电系统(如给排水、暖通、电气)的抗震支架设计参数,包括抗震等级、最大间距、荷载计算方法。
明确了抗震支架的材料性能、连接方式和验收标准,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主要依据。
2.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 年版)
从建筑整体抗震角度,对机电设施的抗震支撑提出总体要求,与 GB 50981-2014 配套使用。
确定了不同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抗震支架的荷载取值提供依据。
二、重要行业规范
针对特定领域的机电系统,补充细化抗震支架的技术要求,确保专业系统的抗震安全性。
1.CECS 420:2015《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
聚焦抗震支架产品本身的技术要求,包括材质、结构形式、力学性能、防腐处理等。
规定了抗震支架的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为产品质量提供判断标准。
2.GB 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针对防烟排烟管道的特殊性,明确其抗震支架的设置位置、间距和荷载要求,确保火灾时排烟系统正常工作。
三、地方与项目特殊要求
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基础上,部分地区或项目会有额外要求,需特别注意。
地方规定: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会针对当地地质条件(如近断层地震)发布补充规定,提高抗震支架的设计标准。
项目要求:大型公共建筑(如机场、火车站)、重点工程(如医院、数据中心),可能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抗震支架通过特定认证(如抗震性能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