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鼓楼对面发现南宋手工作坊遗址

杭州鼓楼对面发现南宋手工作坊遗址

更新时间:2013-05-31 浏览量851

800多年前的南宋御街,也就是现在的中山路,到底什么样,资料记载很少,好在考古人员用他们的双手掀起了一层又一层面纱。 最近掀起的一角,在十五奎巷
百科目录
杭州鼓楼对面发现南宋手工作坊遗址

800多年前的南宋御街,也就是现在的中山路,到底什么样,资料记载很少,好在考古人员用他们的双手掀起了一层又一层面纱。

最近掀起的一角,在十五奎巷和中河路交叉口西南侧,也就是鼓楼对面。5月中旬开始,考古人员在这进行考古调查,先后发现了南宋至民国各时期重要遗迹。

现场近100平方米范围内,南宋遗址在东北角,虽只有五六平米,却发现了一个灶、三个水池和一些踏步档。

灶只暴露部分,火门在东面,内壁有明显火烧痕迹。

三个水池,相互连通,设有出水口。池底以边长31厘米方砖错缝平铺,四壁则以长条砖铺。每个池的一角,都有弧形砖砌设施,池外还有一块大石板。考古人员从这些遗迹判断,这是一处手工业作坊。

这是什么作坊?现场还有一些更细小的发现——池底,有一层薄薄的黑色物质,跟泥土混在一起。

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正秋去年底在《杭州研究》上发表了一篇《南宋御街原貌考辨》,里面提到,南宋时,中山路上有很多丝帛、服饰类店铺,其中有些是前店后坊。

南宋时,杭州是全国最大的丝绸纺织中心,官私丝绸作坊遍布城市,御街上就有很多丝帛、服饰店。

丝帛、服饰类店铺又有彩帛铺、白衣铺、头巾铺、腰带铺、丝鞋铺、绒丝铺、枕头铺、台衣铺等特色店。至今知道的着名店铺名号有:

抱剑营街,李家丝鞋铺。三桥街,柴家绒丝铺。三桥河下,杨三郎头巾铺。

沿桥下,生帛铺。南瓦子,宣家台衣铺。中瓦前,彭家油靴铺。市南坊,钮家腰带铺、徐官人幞巾铺。

这些铺席,都有相当规模,售卖满足都市百姓所需的各种服饰。

另外,考古人员还了解到,距此不远有座福德桥,因桥下的河水又黑又臭,老底子又叫“黑桥”。

“那么,这层黑黑的物质,会不会是织造物?如果是的话,这个手工业作坊,就极有可能是染坊。染坊出来的水,染黑了附近河道。”考古人员大胆推测。

无独有偶,接下来明清层遗址中,同样也发现了这种手工业作坊遗迹——炉灶、水池、排水沟。

“难道中山南路这里的染坊作业,从南宋一直延续到明清?”这是一道历史资料里没有记载答案的难题。

昨天上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策划工作领导小组总顾问王国平赴现场察看。

王国平说,这个考古发现要展示给老百姓看,以前大家都以为中山路是南宋御街,边上不是皇家建筑(如太庙)就是官府衙门(如三省六部),其实中山路边也有平民百姓,通过展示,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南宋市井生活,了解杭州历史。

猜你喜欢
  • 百科
  • 加盟指南
  • 选址筹备
  • 投资行情
  • 十大品牌
  • 品牌故事
  • 品牌跟踪
  • 品牌专访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5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