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5-30 浏览量2897
1942年,青岛个别小手工业者以进口缝纫机针为样品仿制,由于技术条件差,产品粗糙,质量低下,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而停产。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当年底,工商业人士周治川会同有关技术人员开始筹建缝纫机针厂。
1950年注册登记,厂名为青岛丰田针厂,厂址在市北区市场三路55号;时有职工6人,资金950元,有制针机1台、铣口机2台、磨尖机1台、小车床1台;生产规格44×18的工业用缝纫机针,注册商标“手”牌,年产量5000打。
1952年9月,丰田针厂迁至台西区小港沿路9号,更名为丰田缝纫机针制造厂,人员增加到11人。在生产工业用缝纫机针的同时,开始生产家用缝纫机针,产品有15×14、15×16、15×18三种规格;工业缝纫机针增加了135×20、135×18等规格,年产这两种规格缝纫机针2万打。
1955年9月,丰田缝纫机针制造厂与成立不久的大成针厂、公大针厂合并,合并后仍称青岛丰田缝纫机针制造厂,厂址设在市北区博兴路56号,成为青岛唯一的缝纫机针制造厂家,年产缝纫机针1.92万打。
1956年,青岛丰田缝纫机针制造厂更名为公私合营青岛丰田缝纫机制造厂,隶属青岛冀鲁针厂领导。此时,缝纫机针的年产量已达28万打,注册商标仍用“手”牌。
1958年4月,厂址迁到市北区利津路8号冀鲁针厂内,成为该厂的一个车间。8月1日,又从冀鲁针厂迁出,搬到市南区河南路64号,仍用原厂名。11月,公私合营青岛丰田缝纫机制造厂归市南区工业部领导,时有职工139人,年产缝纫机针48万打。当年,公私合营青岛丰田缝纫机针制造厂组织工人、技术人员,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先后试制成功万向节滚针轴承、钉胆弹簧、梳麻针等新产品,但其主要产品仍然是缝纫机针。
1962年5月,公私合营青岛丰田缝纫机针制造厂划归青岛市轻工业局领导。8月沧口区机关实验机械厂撤销后,部分人员和设备并入该厂,厂址迁到市北区普集路13号,职工增加到278人,年产缝纫机针73万打。此时,受国家经济困难的影响,对生产抓的不紧,管理不力,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产品积压。为走出困境,该厂在落实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和“工业三十五条”的过程中,组织人员去上海等地参观学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革,增加电镀工序,添置电直机、制杆机、磨扁机、压字机等设备,使产品质量有了保证。
1964年,青岛生产的缝纫机针达到全国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增加了新型号工业缝纫机针的生产,10月底,成功生产出81×1、88×1、62×21三种新规格的工业用缝纫机针,年底又试制成功15×7规格的家用细号缝纫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