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8 浏览量25
塑料管道热熔连接的质量关键在于温度、时间、压力三者的精准控制。
1. 热熔时间控制
预热时间:根据管材规格调整(如PPR管20mm约5秒,32mm约8秒),以管端形成均匀熔融圈为准。
插入保持时间:加热后需迅速对接并保持固定(如20mm管约4秒),避免移动导致虚焊。
冷却时间:自然冷却至室温(通常2~5分钟),期间严禁受力或通水测试。
口诀:
“小管短时,大管延时;熔瘤均匀,时间宁长勿短。”
2. 加热压力调节
加热阶段:轻压管件至热熔模头,压力以管材端面微翻边为佳(过大会挤压熔料变薄)。
对接阶段:匀速施压使熔融材料溢出1~2mm环状凸起(形成“双熔环”),但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管径缩径。
风险提示:
压力不足→ 接口强度低,易渗漏;
压力过大→ 管壁变薄或内径堵塞,影响流量。
3. 其他关键因素
温度校准:PPR管建议260±5℃,PE管200~230℃,定期检查热熔机温控精度。
环境适配:低温环境(<5℃)需延长10%~20%加热时间。
操作原则:严格参照厂家参数,首次施工前做试焊样品切割检查(熔合线均匀无杂质为合格)。
1. 冷却定型
自然冷却:保持连接部位静止,避免外力扰动(PPR管一般需2~5分钟,大口径或低温环境适当延长)。
禁止强制冷却:不可用水、风扇等加速降温,否则易导致应力开裂。
2. 外观检查
熔瘤检查:观察接口处是否形成均匀的1~2mm环形熔瘤(过小可能虚焊,过大可能缩径)。
对正检查:确保管道与管件同轴,无歪斜或错位。
3. 清洁处理
去除残渣:用专用刮刀或软布清理接口外部的熔融料残留,避免尖锐物刮伤管壁。
内壁检查:大口径管道可用内窥镜观察是否因过度挤压导致内径堵塞(尤其关注三通、弯头等管件)。
4. 压力测试(关键步骤)
试压时间:冷却完全后(通常24小时后)进行,冷水管试压≥0.9MPa,热水管≥1.2MPa(参照GB 50242标准)。
保压检查:稳压30分钟,压降≤0.05MPa为合格,重点检查接口有无渗漏。
5. 防护措施
紫外线防护:户外暴露部分需包覆铝箔或PVC防护套(尤其PE、PPR管)。
机械保护:埋地管道回填前铺沙缓冲,明装管道加装护套防撞击。
6. 标记与记录
标识接口:对热熔节点做位置标记,便于后期维护。
施工记录:存档热熔参数(温度、时间、压力)和试压报告,作为验收依据。
注意:若发现虚焊、渗漏等问题,必须切割后重新热熔,禁止修补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