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装和“男女同装”的简单盲从

红卫兵装和“男女同装”的简单盲从

更新时间:2013-06-07 浏览量1600

50年代中期,政府提出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根据地域、城市及其他三六九等,全国开始施行各种票证:粮票、布票、棉花票、肉票、糖票、棉线票、胶鞋票
百科目录
红卫兵装和“男女同装”的简单盲从

50年代中期,政府提出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根据地域、城市及其他三六九等,全国开始施行各种票证:粮票、布票、棉花票、肉票、糖票、棉线票、胶鞋票……不胜枚举,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刻体会过票证的数字威力。六亿人民的穿衣难题与当时的政治需要可谓双管齐下,发布票、棉花票,客观上抑制了人们对更多服饰的需求。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服装步入左倾政治的极端模式,被国家领袖支持的红卫兵装成为最革命、最造反的服装,是紧跟的标志,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为军绿色洪流。典型的“红卫兵装”是:旧军装、旧军帽、武装皮带、解放鞋、红袖章、军挎包,挎包盖上绣有鲜红的“为人民服务”字样。再加上胸前佩挂毛泽东像章,手持一本“毛主席语录”,便是当时完整的革命造反派形象。

50年代流行的中山装及与中山装近似的人民装、青年装、学生装,在60年代也有人继续穿着。

“男女同装”实属服装史上的奇特,多由于社会文化的偏激。有了“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举倡和“半边天”的称谓,激励着新中国女性脱却红装去粉黛,换上军装样式的蓝灰色衣衫。这个时期的女装十分单调,均为直线造型,尽量弱化女性性征。除去红卫兵装以外,女上装大致只有春秋衫和中式外衣,式样为前翻一字领或八字领、四粒扣,领子可开可闭,两只大贴袋,直筒不显腰身,只在肩部或腋部有省道。中式外衣为中式立领,对门襟,暗门襟,当时流行衣袖不连身,采用西式绱袖子的方法。面料以素色的咔叽布、平纹布、斜纹布居多。

猜你喜欢
  • 百科
  • 加盟指南
  • 选址筹备
  • 投资行情
  • 十大品牌
  • 品牌故事
  • 品牌跟踪
  • 品牌专访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