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衣食住行”,衣为首,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服饰文化的重视。中华民族又称“华夏”,《尚书正义》说,“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为夏。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绵延发展中,服饰文化的重要地位,逐渐成为我国各民族人民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元素和文化力量,进而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服饰文化在各民族、国家的交往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和国家的经济、文化实力和影响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服饰文化渐渐成为综合国力和各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表现。服饰文化体现出当代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竞争力。加强服饰文化建设,提高人们在服饰文化中的自信,是关系国民自强、自信不可忽视的文化元素之一。保护传统服饰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性共识,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传统文化的可辨识性特征,服装是民族、社会、时代最明显的符号,是文化的风向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艺术家和设计师将目光投向东方,我国的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被视为服饰艺术的新发源地,重新找回了应有的价值。突出反映中国人民“衣生活”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是当代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开放和学习的态度。服饰文化的时尚和交流应在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以牺牲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代价。目前,加强服饰文化的交流、学习和加快创新发展,促进服饰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传统性和时尚化结合,是当代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最佳路径。
目前,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待于产业的创新和提高。产业的发展,体现出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同时,产业的创新和繁荣,可以直接通过服饰文化符号,增强自我的文化认同和自信,提高国际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从而对国民经济的进步、国际影响和地位的强化,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
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要因素之一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政府通过政策导向和支持,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整理和传承,是促进服饰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产业界的自觉和努力,可以使具有中国气派的服饰文化,成为具有世界品质的服饰文化,并且凸显其独特文化内涵和文化时尚特色。
服饰行业对本民族文化品质的认识和研究,会不断提高具有民族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在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复兴和发展进程中,大学在文化创新传承中处于独特的地位,它们应积极承担责任,自觉传承和创新服饰文化,发挥前沿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