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嘉兴共话蚕桑丝织文化

专家学者齐聚嘉兴共话蚕桑丝织文化

更新时间:2013-05-28 浏览量815

日前,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嘉兴市政府主办的“中国蚕桑丝织民俗文化论坛”在浙江嘉兴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专家学
百科目录
专家学者齐聚嘉兴共话蚕桑丝织文化

日前,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嘉兴市政府主办的“中国蚕桑丝织民俗文化论坛”在浙江嘉兴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及其民俗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

本次论坛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文化系统举办的首个蚕桑丝织民俗文化高端学术论坛。

蚕桑丝织是我国的发明,对古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生产技艺,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北部、江苏太湖流域以及四川成都等地,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丝绸之府、蚕桑之乡”著称的嘉兴,其蚕桑丝织文化已有4700多年历史,蚕桑生产、蚕茧加工、丝绸贸易引领全国。

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保护传承地,该市先后出台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等相关政策措施,并命名下属的海宁市、桐乡市和秀洲区为首批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为蚕桑丝织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地还先后兴建了嘉兴丝绸博物馆、海宁周王庙镇云龙蚕俗文化园等展示场馆。海宁市启动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建设“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项目,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较大规模的蚕桑文化生态园,既能保护、研究、传承中国蚕桑丝织文化,又能带动周边桑蚕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本次论坛还收到各地提交的60多篇论文,论题涉及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和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区域特色比较、区域保护互动联动机制、民间蚕神信仰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当前我国蚕桑丝织技艺和蚕俗文化研究与传承实践的智慧结晶。

猜你喜欢
  • 百科
  • 加盟指南
  • 选址筹备
  • 投资行情
  • 十大品牌
  • 品牌故事
  • 品牌跟踪
  • 品牌专访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5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