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1-09 浏览量1152
这其实是一篇和男士钱包无关的内容。但我觉得,很有必要深读。
人(扩大说也可以指一个公司)一生会有三个钱包,他可以使用三种钱。
一个是现金或资产,这些东西是物化的,可以看到。比如在银行存了100万,还有100万房产、100万股票,这是一个钱包,是可以计算的钱包。多少人每天在算的就是这个钱包。
第二个钱包是信用,别人口袋里的钱你能支配多少。比如我给某某打电话借100万,结果下午钱就到账了。虽然这个钱在法律上是不属于我的,但是我能支配的,这种钱比较难度量。它是抽象的、虚位的。在你急难的时候,你可能接到这笔钱。这是信用的钱包。
第三个是心理的钱包,有人花100万,觉得挺少的,因为他有一个亿;有人只有10000元,花了9999元,心想完蛋了,要破产了。同样一种花钱方式在不同情境、不同心态下,你感觉钱的多少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困难的时候,一块钱对你而言可能顶100万;当你有一个亿的时候,就觉得100万也似乎不是钱,尤其是在和平环境、生活无忧的时候。
所以,人一生就在不断翻动着这三个钱包里的钱。第一个钱包里的前是最容易度量的,也比较易于管理,就像煤球,踢一脚就踢一脚,脏了烂了反正就是那么一堆。第二个钱包是最难管理的,信用资产是飘在天上的氢气球,它可以飞的很高,但也很脆弱,一扎就爆了。所以,越伟大的公司,越害怕投诉,越害怕有人扎他的“气球”。好的公司好的人用了别人的钱,用得多了也自然有人要监管你,所以第二个钱包轻易不能打开;但是不打开调动的资源又有限,资源调动的越多,信用越大,你也越脆弱。所以,公众公司容易被丑闻打倒,而私人家族公司反倒不怕。第三个钱包实际是心理感受。有两种感觉决定钱包的大小,一种是情境的变化,顺利和困难时支出钱的多少会让人有心理反差;第二种取决于钱的稀缺程度和它在你心里实际占的比例,而不是绝对的花了多少钱。同样都花了100块,一个占50%,一个占10%,是不一样的。人一生在调配钱包的时候,实际是每天都在算三个钱包。做一个好的企业,是要放大第二个钱包,调整第三个钱包,守住第一个钱包。守住第一个是根本,放大第二个来促进第一个钱包的增长,随后是调整心理预期和实际的风险控制,不让自己处于高风险的地方,让心理钱包总是很平衡。如果预期脱离实际,你的心理钱包老是不稳定,就会做出急躁的决定。
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钱包是怎么鼓起来的。我算过人一生赚的钱大概有三个三分之一。
第一个三分之一就是我们将的现金和资产,它是怎么挣来的呢?就是在专业化的领域里慢慢积累,贱买贵卖,寻找价差,通过管理慢慢增长,赚取的量取决于所占市场份额、整个市场的增长。
第二个三分之一是全国人民发给你的奖金,所以你要做守法公民,等待人民发给你。什么时候发呢?我算过李嘉诚在1993年港币兑换人民币时赚的奖金,原来人民币4毛钱兑1元港币,1993年、1994年做了一次汇率调整,一元人民币兑换1港币,港币升值了一倍。在这之前李嘉诚挣的现金资产如果是100快的话,一晚上就变成了200块,第二个100块没有再付出劳动,这100块钱就是全国人民帮他挣的。但要拿这个奖金必须做好人,要熬得住不违法,发奖金的时候你得在,如果人民币升值的时候你在坐牢,这事儿就没办法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要用二三十年时间,如果你能熬上十五六年,基本可以拿到这个奖金。现在人民币开始小幅升值,每年4%-5%,再有10年涨到50%,我什么都不干,守着现在的钱包,10年后我的钱包也涨50%。国民财富不断增加,人民币不断升值,第二个三分之一的得来在于第一个三分之一的生意做得安稳和能够见到发奖金的时候。
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全世界人民发的奖金。如果我有两亿美元的一个公司,符合在美国上市的条件,资本市场会给我的股票定价,以后我把股票卖了就是全世界人民又给我发了一次奖金。像百度,他们是个新公司,没什么资产,跨过第二个三分之一,直接到世界上去拿奖金。全国皆的投资人奖励了他们的智慧、聪敏,奖励他们创造了一个商业模式。如果一个人一生做得好,这三笔前都能拿到,就可以变成很有钱的人。当然你必须遵纪守法,每次奖励都是先要接受考察的,资本市场、法律道德都在权衡你,最后才把钱发给你。李嘉诚做了40年的生意,卖塑花、房地产挣了一些钱,港币升值又挣了一笔,通过不断上市争了第三笔,所以做大了。
多数人只能拿到其中一部分的钱。比如开个餐馆,一辈子挣的就那些钱,汇率的变化对他影响也不大。有的人就上市争了一笔,由于基本功不好,没把商业模式坚持做好,上市的时候蒙了一把钱,就被别人揭穿了,最后就麻烦了,企业破产了,人民币升值也跟你没关系了。有的人笨,压块地睡觉了,因为他笨所以没犯错误,10年以后这块地升值了,也可以得到全国人民发的奖金。但这样也只能挣一笔钱,发展总是有限的。
做一个好的企业,它可以挣到这三笔钱,第一笔钱靠积累,第二笔前靠耐心,地三笔钱靠智慧。第三笔钱一定是靠智慧的,企业创造的商业模式在资本市场得到投资人认可,你的回报就可以预期,比如阿里巴巴,当时没整多少钱,但人家认为未来不得了,就同样会给一笔可观甚至疯狂的奖金(股票溢价)。
跟钱有关的事,无非三条。一是挣钱,二是看钱,三是花钱。挣钱是美国人最有本事,美国在200年前GDP很低,属贫困地区,当时中国的GDP占全球差不多三分之一,现在轮到美国占三分之一了。所以挣钱要去美国学。
欧洲最早富起来,一代一代家族的传承,变成了看钱的机器,想看好钱就要去欧洲学。欧洲现在靠看钱来挣钱,比如卢森堡、瑞士,替全世界看钱,看钱的技术发达到可以借此养活国家。
奢侈消费、花钱都在亚洲。亚洲有钱的历史短,富起来的时间大概是100年,刚富起来的人一定是恶性消费,要过一把瘾。在中国,再高雅的人,即使是北大的教授,如果关了他五年,天天都在饥饿状态,放出来第一件事,是扑抢黑格尔的哲学论著看,还是扑到馆子里先吃一顿肉?我想一定是先吃肉——因为曾经痛苦太贫穷,所以一开始消费都是先吃肉,肉吃完了喘口气,弄套好房子、好车,接着谈个恋爱,扩大消费范围,旅游、健身什么的一顿折腾。等这些也满足了,接下来该光宗耀祖了,给家里修个坟;高雅了之后玩个艺术,搞个文化;等这些都弄完了,开始认真投资、做慈善。现在,亚洲人基本都处在修坟以前的阶段,肉还没吃上、坟还没修,现在马上做慈善,那是骗人的。亚洲造钱能力超强,私人家族要盖豪宅,政府要盖大楼,在亚洲炫耀和恶性消费很严重。
所以,想挣钱多往美国跑跑,没坏处;想看钱去欧洲;想花钱就在亚洲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