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7-15 浏览量8898
(1)溶剂的不同,天然金刚石是从硅酸盐溶液中生长的,在其中碳的溶解度非常低,而人造金刚石是从金属熔体中生长出来的,其中碳的溶解度比硅酸盐高得多。正如:α=ε(1-X2s)-(lnXs+c)方程所表示的那样,“溶解度越高,α值越小”,这样固液界面就粗糙,所以对于人造金刚石,小面的生长比预期得要少。
上式中α——Jackson因子
ε——取向因子
Xs——溶液中溶质的密度
C——常数取1—2.5
(2)天然金刚石的生长温度(估计1000—1300°C)比人造金刚石(1400°C以上)低,生长温度越低,α值越小。因此,对于人造金刚石能预料有一个粗糙界面。
(3)人造金刚石成长时的过饱和度大于天然金刚石,因而无论如何都可以预测人造金刚石的表面是较粗糙的,然而实际所观察到的人造金刚石却显示出一个较光滑的界面。
天然金刚石与人造金刚石之间的形态差异,以及理论预见的晶体形态与实际观察之间的差异是由生长单元大小不同所造成的。
钻石的形成:最早的天然金刚石形成于地球内部,温度900~1600℃之间,压力(4.5~6)×109Pa下,深度相当于地下130~200km深度,是钻石形成的环境条件,理论上只要满足条件,钻石可以在任何时期形成,目前开采出的大部分钻石形成于33亿年和12到17亿年前两个时间段,并且大都是在地球古老稳定大陆地区发掘并开采的。形成钻石的碳来源于地幔融化的岩浆或是因为地壳运动,吧地壳中的碳带到地球深处聚集,并在适合的条件下结晶成钻石。
钻石形成地质层
还有一种外部产生钻石的方式,陨石撞击大陆,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也可能产生钻石,但是在这种方式下产生的钻石往往比较小,钻石品质等级差,一般不具备经济价值,不能用来当做首饰加工用的钻石使用。
钻石
钻石的发现:钻石的首次发现是在印度,随着人们对钻石的渴望,钻石的勘探和开采业越发普及。钻石的矿藏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原生矿是地球地质运动产生的,地震、火山活动将富含钻石的矿物携带至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停留富集地区,多数是富含钻石的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以及火山口附近的填充物和岩墙、岩床中的根部矿床。次生矿是在大自然的作用下,从原生矿搬运沉积而来,大都是经过风化、雨水冲刷,残留在山坡、河流、海岸中并富集形成矿床,多数为砂矿。
钻石的形成和发现过程大致就是这个样子,不像黄金等贵金属,自21世纪以来,钻石价格依然保持只升不降的稳定增长态势,已逐渐成为投资人的首要选择。
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 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的原身,它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是自然界由单质元素组成的粒子物质,是碳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蓝丝黛尔石等)。
金刚石是目前在地球上发现的众多天然存在中最坚硬的物质,同时金刚石不是只有在地球才有产出,现发现在天体陨落的陨石中也有金刚石的生成态相。
物理性能:是天然矿物中的最高硬度,其脆性也相当高,用力碰撞仍会碎裂。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是公认的宝石之王。钻石的。也就是说,钻石其实是一种密度相当高的碳结晶体。
常见外形:圆形、椭圆形、榄尖形、心形、梨形、方形、三角型及祖母绿形。圆钻,是最常见的形状。
主要产地:钻石的主要产地是澳大利亚、博茨瓦纳、加拿大、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南非、巴西、西伯利亚;目前世界主要的钻石切磨中心有:比利时安特卫普,以色列特拉维夫,美国纽约,印度孟买,泰国曼谷。安特卫普有"世界钻石之都"的美誉,全世界钻石交易有一半左右在这里完成,“安特卫普切工”是完美切工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