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2 盛仔
近年来,国内葡萄酒市场不断扩大,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浮现。随着3·15临近,葡萄酒质量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据了解,目前葡萄酒市场仍然存在以次充好、质量抽检不合格、假冒品牌等乱象,“原装不原,红酒不红”等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
抽检不合格现象频频出现
记者在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网看到,去年7月14日,黄埔检验检疫局检出一批不合格进口有机葡萄酒。该批来自法国的进口葡萄酒在进行查验时,发现其申报为有机产品,但尚未取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此外,质检总局公布的去年1月不合格进口葡萄酒名单中,有51批次、10.64吨进口葡萄酒在入境检测时发现不合格,其中逾30批次葡萄酒因标签不合格被退货或销毁。
除了抽检不合格问题频频出现外,假冒品牌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法国拉菲”,价格就有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拉菲正品的流通量是有限制的,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益,收购拉菲的酒品进行灌装,冒充正品。去年12月,广州增城警方就打掉了一个专门仿造高档品牌酒类的制售假酒团伙,捣毁2个制假窝点,抓获5名嫌疑人,缴获大量假冒高档品牌葡萄酒、洋酒、白酒。其中,一瓶仿冒葡萄酒的成本不足100元,经过层层中转,比较后到消费者手里,价格竟可高达三四千元。
业界:加强行业监管是关键
对于中国葡萄酒业中的各种乱象,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近两年进口葡萄酒增速较快,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弊端也随之显现。大多问题源于国外酒商对中国市场相关规定了解不足,造成包装、标签和质量不合格,被拒国门外进口葡萄酒数量大增。另外,国内葡萄酒生产标准与国际葡萄酒生产标准尚未完全接轨,标准不一,也容易导致市场乱象。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认为,应该加强葡萄酒行业的监管,加大打击力度。比如对未出具检验鉴定结果的进口葡萄酒实施临时指定封存;在证据充分的前提下,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直接惩戒违法行为和违规主体及主要责任人;存在问题的葡萄酒以销毁或退货处理为主,确保达到应有的惩戒效果和威慑力。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