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品牌跟踪

地沟油在中国为什么这么多人吃?

2011-10-10 admin

导读:当中国因‘地沟油’引起人们种种不安时,同为食用油消费大国的日本却无‘地沟油’事件。相反,通过日本政府、企业及各个家庭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日本人让几乎所有废弃食用油都能做到既环保又资源化的回收.....

“当中国因‘地沟油’引起人们种种不安时,同为食用油消费大国的日本却无‘地沟油’事件。相反,通过日本政府、企业及各个家庭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日本人让几乎所有废弃食用油都能做到既环保又资源化的回收处理”。10月8日各大网站转载《外滩画报》介绍日本将废弃食用油“变废为宝”的文章,内容不错,但《日本为何没有地沟油:不会把废油倒至下水道》的题目,却未必稳妥。

存在地沟油问题的国家有几个?虽然我们的媒体很愿意曝光别国的负面消息,但是除了我国频现地沟油事件之外,别的国家的地沟油事件似乎没见诸过传媒。在此背景中,单挑出日本与我国对比似乎不妥,“他国为什么没有地沟油问题?”这样问,才比较靠谱。

“不会把废油倒至下水道”,就没有地沟油,原来这里的“技术问题”很简单———废弃食用油没进地沟,地沟油就没了!

第一,中国的“地沟油”,并非仅指来自地沟的“再次食用油”。中国的“地沟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地沟油”是将油腻漂浮物或饭店的剩饭剩菜经过加工、提炼出的油,即“潲水油”。即便是这一部分地沟油,也多是从餐饮、食品企业收购而来,并不是酒店等企业排入地沟失去控制权的“无主资源”。广义的“地沟油”,则泛指对人体有害的各类劣质食用油,比如,除了“潲水油”,还包括从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提炼的油,用于油炸食品的被重复使用N次的油。

第二,中国的地沟油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只要不食用,无论原料从何而来,和我们所说、所怕的“地沟油”不是一回事。有无“地沟油”问题,以吃不吃为标准,看油品用途而定,并非以“原料出处”来判定。

我们取“地沟油”的名字,是因为油品的“原产地”给人们留下极深印象,用此名大有恶心人的效果。但这种恶心效果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吃了———要是不端上餐桌,“地沟油”的名字就不让人闹心,那只不过是一个化工原料名称罢了,一点不良联想都不会发生。

其实日本也有“地沟油”,叫废弃食用油(UsedCookingOil),别国也有“地沟油”。循环利用废弃食用油的地区不少,只是别处把地沟油加工提炼之后用到了餐桌以外的地方。和我们的不同之处,就是没人把那当食用油卖,也没人把那当食用油端上餐桌———更简洁的说法,就是人家没吃不能吃的油,咱在吃。

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是:不过,这问题太难回答了。

当然不是因为食物、营养匮乏。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一般城市人口食用油月定量半斤左右,肚里“淡出个鸟来”,没有一滴食用油被“废弃”。有了地沟油说明油水多了,这是中国人的“富毛病”,一旦不是很穷,咱就有了吃地沟油的资格。

智力原因?不。中国人知道地沟油危害极大,“防不胜防的地沟油,让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担忧到了几近崩溃的地步”。没人愿意吃,都是“被迫”的。

技术原因吧?加工提炼废弃油脂的技术,不是中国传统或原创,能吃到地沟油也“受益于”外来技术。可是,那技术原本就不是用到食品工业领域的。

技术的指导方向到了中国才变向,将地沟油制成生物燃料、选矿药剂、肥料、肥皂等技术我们都会———这样看,也赖不着技术引进或技术落后。

可技术方面确实出现新动态,即,准确鉴定地沟油的技术成了难题。别国不需要在这方面技术创新,而我们不创新则没地方引进鉴定技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技术需求”呢?为什么就我们需要支付这种“发展成本”,为什么中国需要这样的“科研项目”?

商业、事业网点建设问题?我们的地沟油产业链的网点,比日本的回收加工系统还发达,只是目标不同。

会有人想到日本侵略军的电影台词,“良心地、大大地坏了”,也就是说中国人吃地沟油是一些人“缺德”导致的,国民素质低造成的,这答案肯定会得到不少人的赞同。然而,问到这儿出岔就多了———什么造成了缺德和低素质?

别处不仅没有地沟油,也没有三聚氰胺奶粉、假疫苗等千奇百怪的食品和药品、保健品。不能吃,就不吃,不给别人吃,这样,他人由于把问题简单地止于此处,就不需要继续作为了,所以也就理解不了“中国国情”,也就没有我们所需要的“技术答案”。而我们“缺德”至此,于是才强调制约机制、权力道德、政府监管等方面。其实,问题不比“先有鸡先有蛋”更复杂———知道那种让他国国民保持“率真简单”的社会条件就可以了。

来源 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5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