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9 zhangjianrui
李刚岭是一位狂热的跑步爱好者。从香港半山宝云道的满坡葱郁,到美国曼哈顿中央公园的金黄树丛,再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林荫小道,他已经跑了11年。
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挂着50多枚国际马拉松奖牌。对他而言,跑步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他的人生,也因跑步埋下了伏笔。
—— 七年前,一场草原马拉松赛事,将李刚岭引至蒙北,一段关于坚守的故事就此开始……
草原上的来客
2012年7月2日,铁木真草原马拉松。赛事本身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一天改变了李刚岭的人生轨迹。也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燕麦界来说,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这是李刚岭第一次来到锡林郭勒西乌旗,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天边草原,位于中蒙边境的蒙北。除了参加马拉松,但凡来这里的人多数都是被那本叫《狼图腾》的小说吸引而来。
夏日是草原上最美丽的季节,天空湛蓝如水,白云点缀其中,澄净纯粹。阳光下,满目青绿似翻泼的颜料,随地势起伏铺展绵延,无穷无尽,似乎比天还辽阔。
在美丽的草原上奔跑,是一种享受。他把思绪尽情的放飞在一望无际的草原绿海上,直到他发现了草原上的耕田里,郁葱成片的燕麦……
四个多小时的赛程结束后,他来不及喘上一口气,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刚刚路过的燕麦田,驻足许久,查看燕麦的生长情况,随后他找到当地老乡家,进一步的询问。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在一年前,就一直苦苦寻找的天然燕麦种植的地方,竟因一场马拉松,让奇妙偶遇了。
命运的安排总是那么出其不意。在李刚岭踏上寻找天然燕麦的路途之前,他在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负责市场,三十岁刚出头,就成为大中华区负责人,年薪千万,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
常年奔走于医院,李刚岭目睹了太多的生死离别。好几次,他感到心底的压抑几乎崩溃,他开始思考药品对于人类的意义。人为什么生病?生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在有的疾病面前先进的设施、药品依旧无能为力?究竟,人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
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直到2012年春天,李刚岭才慢慢找到了答案。
那天,李刚岭在美国洛杉矶的哥哥家中吃饭,餐桌上的一碗燕麦片让他开了窍。吃饭时,医生出身的哥哥讲到人身体素质和食物的直接关系,精米细面的现代饮食习惯,很需要高膳食纤维的燕麦类食物。
回头细算,李刚岭发现自己也已有五年早餐吃燕麦的习惯,这是他长时间居住美国受到的影响。见别人都吃,他也吃,从来没产生过多的思考,就像国人早餐爱吃包子油条一样,如果不是哥哥提起,他断然不会注意这个饮食习惯。
可就是这个日常相伴却又不起眼的习惯,突然被他重视起来,并开始变得与众不同。
当然,理性思维不会允许一个感性思考成为一件大事做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李刚岭开始对燕麦及健康食品市场进行大量调查,也去了多个医学机构求证。他不曾想到,天天食用的燕麦居然是功能性食物,燕麦被西方称之为“营养库”。除了具有高营养价值之外,还有降低胆固醇、平稳血糖、清理血管毒素肠道毒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脂等诸多功能。
1997年美国FDA认定燕麦为功能性食物;2002年2月10日美国时代杂志发布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燕麦名列第五位,是上榜的谷类。
调查还得出一个超出想象的数据,中国仅占全球燕麦消费量的2%左右。如果把这件事干成了,是一场改变国人健康饮食习惯的革命!
“这件事我既然打算做,就要做到最好。”什么是最好?市场上的燕麦有三六九等,首先选择食用最安全,营养价值最高,没有化肥农药残留的纯天然燕麦原料,燕麦的种植源头最为关键。
李刚岭辞掉报酬优渥的工作,开启了寻找全球最好的纯天然燕麦产地之旅。从加拿大、美国再到俄罗斯,他四处寻找纯天然燕麦的产地,可种植环境、种植方式、交通运输、国际贸易等问题都让他失望而归。
之后,他将目光锁定在全球闻名的农作物产地澳大利亚,辗转于澳大利亚各州,却接到了一位当地农业专家忠告:“纯天然燕麦在这里是不存在的,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就无法保证产量和效益。” 在以产量和效益为主的现代工业农业的今天,没人这样种植。
那位专家还告诉他,澳大利亚的燕麦没有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的。
李刚岭愕然。
“燕麦虽然是健康的,但如果不是零化肥、零农药的天然燕麦,就不算是真健康的。”
他拗着性子百般劝说,要求尝试种植不施化肥、不施农药的天然燕麦。对方却给他开出一系列条件:他须先出资5000万澳元放到那里,并承担之后的一切成本;种植方不保证任何成果;试种周期至少为一年到一年半……
“完全是把命运交在了别人手里,一点主动性都没有,在以后漫长的合作中,自己也完全无法把控任何风险。”
内心的愤然让李刚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找别人种了,自己种!
去哪里种呢?西澳还是南澳?后来才发现燕麦喜欢凉爽寒冷和高海拔的气候生长,寒冷高海拔气候环境生长出来的燕麦营养价值最高,口感最好。澳大利亚属于赤道两旁的温热带,并不是燕麦最好的生长地方。虽然这里种植的燕麦产量很高,但是品质非常一般。最为重要的澳大利亚的农业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把农业已经定义为工业农业出口。
他在脑子里将适合燕麦生长的地区搜寻了个遍,唯独没将中国划在其中。
多年后,当李刚岭以蒙北燕麦创始人的身份面对记者采访,聊到当初的选择时,他低沉的无奈一笑,说其实他有些愧疚。
“在我当时认知里,毒奶粉事件、高污染企业、滥用化肥农药和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被爆后,无意识屏蔽了国内产地,完全没有考虑。”
孤独的跑者
赛事后来,这片“天边草原”成了李刚岭新的跑步领地。每当朝霞褪去,晨空刚露,李刚岭脚步便有节奏的响起。一早的奔跑,能让他精神一整天。
一开始,李刚岭想得很简单:这个地方天然无污染,承包下20000多亩草原耕地后,直接把燕麦种子撒进了地里,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让燕麦在地里自然生长,撒上种子只等成熟后收割就可以了。
对于李刚岭的做法,当地农民感到不解。“地球上就没有人这么干过!”但李刚岭有他自己的考量:施用化肥、打除草剂,那和市场上的燕麦又有什么区别,还叫什么纯天然?其一燕麦的健康本质大打折扣,其次就是种植出来的燕麦没有与众不同,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独树一帜。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因除草剂中毒,其中致10万人死亡。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除草剂中毒死亡约2万多人。化学农药除草剂的残留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滞留在体内会让人发生很多慢性重大疾病。燕麦本来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物,如果我们只顾燕麦的产量和效益,让燕麦大打了健康的折扣,那完全就是南辕北辙失去了健康的意义。
2013年9月5日,李刚岭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他满心期待地跑到燕麦田,并没有看到他期望的景象。李刚岭没想到的时,他的满腔热血换回了一盆冷水。
燕麦田里,不,准确的说应该是杂草田里,零星的点缀着几撮燕麦。或许是跟杂草相处的时间过长,燕麦已经被杂草同化了,一捏燕麦穗,里面没有颗粒。
其实早在燕麦生长时,李刚岭就发现了杂草很多,但他转念一想,未到收成就不能早下结论,他愿意等待,揭晓自己的坚持。
结果显然是不对。20000多亩地颗粒无收。李刚岭心里泛起了一丝茫然,但却并没有因此气馁。
“当时他说进行了反省,我还是有信心,因为还有很多法子没有使出来。”
那之后,他在当地农业专家们面前变得谦虚起来,经常向他们请教,而他坚持不变的底线就是一定要纯天然,不施肥,不用农药,不打除草剂。
专家们觉得他很可笑,不留情面地批评他:“产量太低,必然违背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意义的事,没有意义的事何必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经济效益!”这个词让李刚岭陷入了沉思。对于商人来说,经济价值是核心问题,但是种植纯天然燕麦,真的只是为了利益吗?李刚岭那段时间一直在追问自己,种植纯天然燕麦的初心是什么?
“我要做的事情,不是以盈利为第一目的,而是给人们真正带来健康为前提。”
当目的变得纯粹,李刚岭的内心更加坚定。他不再理会别人的劝阻,而是做了一个更惊人的决定:2014年,他在之前20000多亩地的基础上拓展至40000多亩!
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驯化这些野草。他的方法是——乱种。他打破之前的格式种法,横、竖、斜……将种子乱撒一起。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驯化的过程,不给野草留出空间,就会扼制生长,那燕麦就不会被扼制生长了。
待到来年,李刚岭有了不同的收获——相比于前一年,这次他的杂草变成了40000多亩。他傻眼了。
如果说第一次的打击激发了李刚岭的求胜决心,那么这一次,无疑是负面的,他开始自我怀疑,陷入焦虑。尤其当他不断听到背后有人叫他“李傻子”,嘲讽他“有钱有病的两有”、“撞到南墙不回头”,逆势而为是逆亡,他的坚持有些摇晃了,本一番雄心壮志,没想到有一天竟成了别人口中“笑柄”。
他曾对“人生就像马拉松”这句话深以为然。多年来,就像他坚持跑步,无论多累,他都能咬着牙继续前行,因为他知道终点就在前方,只要坚持跑下去就能成功。可这一次,他觉得这场马拉松太过于艰难。
但是让一个奔跑者停下脚步,是不可能的。李刚岭给自己暗示:就像是跑步时,身体达到了一个极点,熬过去就能看到终点。
解决“极点”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燕麦和野草的相互牵制中寻找平衡。
他在《道德经》中找到了答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中所有的物种都有它的存在理由和相生相克的宇宙观。
李刚岭明白了这一点,就不再以草为敌了。要做的,就是让燕麦回归到自然中去。
2015年,李刚岭找到了当地有燕麦种植经验的合伙人,李刚岭投资,合伙人种植,利润分成,两人一拍即合。但在具体种植的时候,合伙人不完全同意李刚岭要求的不施化肥、不施除草剂的种法。后来合作伙伴被李刚岭诚恳的态度,以及打造一个世界级中国天然燕麦品牌的目的打动,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设想和规划。
收获终于来了。2015年9月的一天,李刚岭如往常一样来到燕麦田,意外发现身旁的几株燕麦穗竟结出了真实的“果实”,他的心顿时被击了一下,赶忙踉踉跄跄地跑到临近的地里再次确认,生怕只是偶然。
当他接连揉搓的燕麦穗无一例外的剥离出燕麦粒,他终于敢确定这一次是确确实实成功了。
他疯狂地在燕麦田里奔跑,抑制不住地一声一声呐喊。那一刻,他这几年积压的所有委屈和不甘都一股脑的呐喊了出来,而那句别人口中的“李傻”,也在那一刻随风消散在了一望无际的燕麦田。这一年,李刚岭收获了1000多吨燕麦。
截至目前,李刚岭种植的“纯天然燕麦”亩产突破50公斤。同摸索、总结、利用生物相生相克原理,采用错季播种、休耕轮作等方法,逐步建立起一套纯天然燕麦的种植和控制体系,取得了显著效果并创建了蒙北农法的种植方式,亩均效益已经超出常规种植收益。而从2016年起,李刚岭将燕麦种植规模扩大到11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纯天然燕麦种植基地。
进无止境
很多人喜欢将后来的李刚岭比做阿甘。阿甘因为一句“Gump,Run!”,从此一路奔跑,跑出了他的人生。
但如果你看过另一部关于奔跑的电影《麦克法兰》,你可能会更明白,对于心智健全的人而言,他们的全力一搏,是基于内心某种追求和信念的奔跑,是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路途中,自己与自己对话,而后做出的坚持或妥协。
阿甘的故事是艺术化的呈现,而李刚岭的经历,其实更类似于《麦克法兰》里的怀特。因为在坚持信念这条路上,不存在漫无目的,更没有一次性成功。
李刚岭花了好几年,将纯天然燕麦种植成功,解决了最基础的原材料问题,然而没有任何喘息,紧接着他又迎来了另一个“马拉松的极点”——加工生产。
跟种植纯天然燕麦的“强迫症”一样,李刚岭在加工环节也坚持他的理想主义的标准——
他找到加工厂,每一个工序都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来做。必须用自己的纯天然燕麦,第一道工序就是挑选燕麦粒,小的燕麦粒不饱满的都筛出,最终每10粒挑选出6粒最饱满的燕麦,来加工出燕麦片。在口感最佳的同时,不加任何的添加剂。无疑,这对加工成本、技术工艺和设备要求都很高,国内市场流通的燕麦品牌,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能达到这种标准。
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让李刚岭苦恼:常规的加工方式,是采用200度上下高温熟化生产设备来加工燕麦片,但这样一来,燕麦所富含的营养成分就会遭到严重破坏,营养流失非常多,口感也会因此减分,当时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我坚持了那么多年,如果在最后加工这一环功亏一篑,那就太不划算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刚岭决定自建工厂,请来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却仍在营养流失和口感问题上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同时,这个建在乌拉盖燕麦基地的工厂也存在缺陷。因偏僻而导致的交通不便,成本极高,一到冬天,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那时的李刚岭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缘,无法回头,只能破釜沉舟,全力一搏。
“人在某些时候需要屏蔽外界的声音,好好正视自己,究竟好与不好,没人比自己更明白。说到底,人与人之间最后拼的就是内心,内心那点像蝉翼的厚度。翼虽薄,但这是一个艰难的穿越。”
他说这蝉翼般厚度的突破,源自于屠呦呦老人带给他的启迪和激励。屠呦呦老人实验191次,以身试毒损坏了肝脏,最终用传统原理成功提取青蒿素,80多岁才迎来了诺贝尔奖。人家都没放弃,我们这么年轻凭什么放弃?给了李刚岭一个大胆的想法,用小时候家里蒸馒头的传统原理开始了实验。
小火慢炖原理,用时两年多时间,耗费5吨多燕麦,让李刚岭成功了。他和他的技术团队在山东建立了新的工厂,在中国传统加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自主研发出C4超低温保全营养新技术,解决了燕麦在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的世界性难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及国际发明专利。
从开始寻找天然的燕麦到打造出一个纯天然的燕麦产品,整整用了7个年头。在此之前为了包装材质和包装设计理念不符,反复的推翻了14次,直到2018年5月14日,真正的第一桶蒙北燕麦片处女座产品问世。2018年7月2日,他也成功的研发出了“世界首款”纯天然蒙北燕麦面!内测品鉴时,许多人都对这两个纯天然的燕麦产品赞不绝口,李刚岭却只给它打了9分。
李刚岭说,10分是他永恒追逐的终点,但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终点存在,他才有了不懈奔跑的动力。
七年下来,奔跑对于李刚岭来说,从坚持变成了享受。在一望无际的蒙北,迎着来自西伯利亚的凌冽寒风,脸和手曾几经皲裂,这个曾经心高气傲白净儒雅的男人变得更像一个蒙古人。翻越一个又一个山丘之后,总会有新的山丘出现,就像当下,他拥有最好的产品和相应的定价,他的未来市场,又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呢?但他说,他已经有了这份充分面对挑战的坦然。
他坚信健康的身体一定是源自健康的食物,健康的食物一定是来自健康的土地和天然的种植方式。他更坚定纯天然燕麦将会救赎这个时代人类的健康隐患,纯天然燕麦将是送给这个世界的一个礼物。
《麦克法兰》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当我们奔跑的时候,我们就是‘神’。”人生路上,相信未来,就会遇见未来,梦想也截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