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边的“丝绸明珠” 南充最险特色

嘉陵江边的“丝绸明珠” 南充最险特色

更新时间:2013-05-31 浏览量1123

南充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之誉。3000年丝绸史,让丝绸文化深入南充骨髓,并为这座嘉陵江中游的城市增添了不少灵气和底蕴。 2012年3月,
百科目录
嘉陵江边的“丝绸明珠” 南充最险特色

南充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之誉。3000年丝绸史,让丝绸文化深入南充骨髓,并为这座嘉陵江中游的城市增添了不少灵气和底蕴。

2012年3月,南充丝绸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为南充丝绸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有人将丝绸形容为一位妖娆的女子,南充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让她与国内其他丝绸产地相比,更加别具个性。

如果将南充市历史看做是一部丝绸史也不为过。如今,这部历史仍在续写,并依旧精彩。今天,南充不仅是四川省丝绸工业的中心,更位列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

源远流长的丝绸史

“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在南充的历史中,丝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史料记载,自周朝始,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的蚕丝织物就已经成为贡品。在秦汉时期,丝绸业开始成为南充经济的一大支柱。经过南北朝及隋朝的发展,丝绸产业在唐宋时期达到新的高度。有诗人用“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来形容当时丝绸业的盛况。当时,朝廷将南充地区的绸、绫、金、绢、丝等十余种产品定为常贡品。而由南充生产的果州花红绫还由长安输往日本,一时名扬海外。

不过,在元代,由于战乱频繁,南充丝绸基本处于停滞和衰败阶段。直到明代开始,由阆中、中溪等地产的水丝,因质量较好而畅销吴、越、闽等地。有评论认为,这表明当时南充丝绸已经恢复到相当水平。清朝时期,政府非常注重蚕桑养殖和丝绸发展,南充地区的丝绸业重又显现出繁荣景象。

1915年,由南充吉庆丝厂生产的生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荣登榜首;1925年,南充六合丝厂生产的生丝再次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将南充丝绸又一次推向世界的舞台。

1931年,日本生丝在上海廉价抛售,导致国内生丝大量积压,损失严重。南充当地丝绸老字号顶住压力,由六合、同德两厂合并的同六丝厂,联合当地丝绸企业共同抗日,渡过难关。

新中国成立后,南充丝绸再次迎来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充被确定为全国四大蚕桑基地、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到20世纪80?90年代,南充栽桑养蚕农户达到100万户。2005年,南充市被中国丝绸协会认定为“中国绸都”。

大力扶持提速发展

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南充丝绸业发展始终高度重视。2006年,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南充市委、市政府于同年启动实施了“百万工程”,不仅使蚕桑产业链、组织链、科技链和信息链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也使养蚕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当地丝绸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

而南充质量技术监督局也一直致力于培育丝绸品牌,2010年曾提出并落实“五个抓手”措施,为促进南充丝绸产业的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抓规划。代市政府草拟了《丝绸名牌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等。

二抓帮扶。南充质监局领导率队深入6家丝绸企业调研,根据各自特色指导服务企业创名牌工作,与企业商讨合作建立一个高端丝纺检测中心,给地方党委政府及时准确提供茧丝绸纺织品质量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猜你喜欢
  • 百科
  • 加盟指南
  • 选址筹备
  • 投资行情
  • 十大品牌
  • 品牌故事
  • 品牌跟踪
  • 品牌专访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5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