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3 浏览量70
以下是呼吸机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的综合指南:
一、使用前准备
设备检查:确认呼吸机功能正常,检查电源、氧气源及管路连接,确保无漏气或堵塞
参数设置: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初始参数(潮气量6-8cmH₂O起,呼吸频率成人12-16次/分,儿童25-30次/分)
耗材准备:备好无菌面罩/插管,湿化器加水至MAX线并预热
二、患者连接方式
• 无创通气:选择鼻罩(适合口呼吸轻者)或口鼻罩(适合严重口呼吸者),头带松紧以插入1指为宜
• 有创通气:由专业人员经口鼻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插管时间不超过72小时
三、操作流程
体位调整:患者取半卧位(30°倾斜),头后仰保持气道开放
连接患者:
无创:先固定面罩上缘贴合鼻梁,再收紧下部头带
有创:插管后听诊双肺呼吸音确认位置
启动设备:开启延时升压功能(从4cmH₂O逐步升至治疗压力)
四、使用中监测
• 实时观察: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气道压力等参数
• 漏气检查:用手掌感受面罩边缘气流,重点检查鼻梁和嘴角
• 并发症处理:
口干:调高湿化器温度
胃胀气:降低吸气压力
皮肤压伤:调整面罩位置或垫敷料
五、停机与维护
逐步降低参数至患者能自主呼吸
先关机再拔电源,倒掉湿化器残余水
每日消毒面罩,每周更换过滤棉
呼吸机参数设置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通气模式和临床目标进行个体化调整,以下是关键参数的设置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基础参数设置
潮气量(Vt)
成人通常设为6-8ml/kg(理想体重),限制性疾病患者可更低
需确保平台压≤30-35cmH₂O,防止气压伤
呼吸频率(RR)
成人常规12-20次/分,COPD患者宜偏低(12-20次/分),ARDS患者可偏高
需与潮气量配合维持分钟通气量(MV)
吸呼比(I:E)
常规1:1.5-2.5.COPD/哮喘患者可延长呼气(1:2.5以上),ARDS可采用反比通气(1.5-2:1)
二、氧合相关参数
吸入氧浓度(FiO₂)
初始可设较高(如60-100%),尽快降至≤50%以避免氧中毒
PEEP
当FiO₂>60%且PaO₂<60mmHg时启用,ARDS患者常用5-15cmH₂O
三、辅助参数调节
吸气流速
成人30-70L/min,根据患者需求调整(如发热时需提高)
触发灵敏度
压力触发:0.098-0.294kPa(1-3cmH₂O)
流量触发:3-6L/min
四、模式选择
控制通气(CMV/IPPV):无自主呼吸患者
SIMV:自主呼吸部分恢复时,可逐步降低指令频率
PSV:每次自主呼吸提供压力支持(通常<25cmH₂O)
五、注意事项
气囊压力维持25-30cmH₂O
报警范围需根据患者实时情况设定
需持续监测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