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9 sh
2017年6 月 29 日消息 近年来,机器人跨界已经成为高频词汇,尤其在工业领域、金融领域、医疗领域更是备受欢迎。近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位74岁的老人正在接受由“达芬奇”机器人主刀的手术治疗 ,而这个机器人已经成功治愈了700位患者。
以往我们在荧幕上看到人类医师主刀的手术室,特写镜头往往会聚焦在不停传递手术器械的镜头,以及助手为医生擦拭额头上的汗滴,可以看出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且医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地方。而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甚至完成一台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只需要1名外科医生、1名麻醉师以及1到2名护士。
传统的大手术至少要在身体上留下一条20cm的伤疤,而机器人则突破了微创的极限,不仅是术者眼镜的延伸而且可以功力丝毫不输人类医生。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特殊镜头,可以使得术着直接看到想看的视野,甚至放大10—15倍,直视三维立体高清图像,保证了治疗的准确性。
同时,它还可以在手术部位切开几个非常小的切口,动刀快而准,病人的痛苦明显减少,流血也减少,恢复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如此一来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受限范围将进一步缩小。
目前来看医疗机器人已经从手术机器人、微型机器人、导诊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多个方面拓展开来,未来在医疗器械方面将会迎来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不过,目前来看,落户安医大一附院的手术机器人所高出的2万元手术费却不在医保之内,类似问题可能会未来手术机器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