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新品推荐

无人机云系统仅三家获批,纯商业化道路能走多远?

2017-06-06 sh

导读:近日,国家空管委印发的针对无人机的专项整治方案,要求无人机生产企业通过预留接口等技术手段,保证无人机可识别、可监测、可追查。据了解,目前无人机云系统近仅三家获批,此尴尬现状也说明了运营公司走纯商业化道路或将行不通。不得不说,今年无人机黑飞事件已经使得无人机监管驶入快车道,继民航局实名制之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禁飞指令,无人机飞行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各地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日,国家空管委印发的针对无人机的专项整治方案,要求无人机生产企业通过预留接口等技术手段,保证无人机“可识别、可监测、可追查”。据了解,目前无人机云系统近仅三家获批,此尴尬现状也说明了运营公司走纯商业化道路或将行不通。

不得不说,今年 无人机“黑飞”事件已经使得无人机监管驶入快车道,继民航局实名制之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禁飞”指令,无人机飞行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各地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早在2015年,中国民航局印发的《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就规定某些类型的无人机应该接入无人机云系统。在2016年,却仅有三家获得无人机云运营许可,分别为U-Cloud、U-Care以及成都福来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运营的飞云系统。

虽然行业龙头大疆也在研发自己的无人机GEO,但依旧没有获得批准。当然作为坐拥70%消费市场的大疆怎会轻易拿到云系统的指标呢?这样难免会掉入“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尴尬境地。

除此之外,无人机云运营商的门槛较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接入无人机云的无人机,一般需要加装硬件模块和软件系统,仅这一道门槛恐怕就让不少无人机厂商深感麻烦,况且接入系统的无人机会即时上传飞行数据,无人机云对侵入电子围栏的无人机具有报警功能。

总之无人机接入云系统对于安全监管来说十分奏效,但仅从清冷无几的通过单上就能看出这项工作推进并不顺利,如此看来若想行得通,还得有人为额外支出买单,否则纯商业化的路子恐怕会越走越窄。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