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2 admin
肇始于2003年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眼在国内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在这七年当中,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理财观念的日益增强,银行理财业务也获得了大踏步的发展,并渐渐成为银行业务中愈发重要的一环。
然而,七年来的发展,得到的并非都是鲜花和掌声,银行理财也未能逃脱破茧成蝶前的阵痛宿命,众多银行理财产品大幅亏损、风险提示形同虚设、投诉无门推脱责任等现象屡屡曝光。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目前的种种乱象,万联证券银行分析师李双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监管方面需要对所有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宣传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否则,银行总会打擦边球, 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其次,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多为银行存款的主要参与者,缺少风险识别能力。他们按过往的传统思维来思考银行的零售销售。这是风险点之一。因此,如果银监会或有关部门能做一个风险投资手册,由银行发给客户,并成为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必要条件,那会使风险有所降低。”
“银行方面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丰富和加强自身的投资理财管理能力。 具体产品设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风险识别能力不强,已成为目前理财产品出现风险的原因所在。”李双武强调。
原罪一:业绩下滑,负收益频现
银行理财比较受投资者诟病的“罪责”之一就是业绩不佳。一位陈姓投资者就对本报记者诉说了其购买理财产品的“惨痛经历”,由于产品运作不佳,其投资了200万购买了号称“双保险”的银信(银行、信托)合作理财产品,结果在一年后赎回时缩水至半。
纵观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走势来看,从2008年至今,受金融危机影响,无论是本币产品还是外币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呈现出一个大幅下挫的曲线。银行理财产品屡屡爆出亏损,而且幅度惊人。
整个2009年,共有6824款理财产品到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26%,这比起2008年4.53%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来讲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接近三成。而据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28日,共有93家银行发行了4654款个人理财产品,上半年到期产品中零收益或负收益的产品有24款。这一数据较2008年已经有所下降,2008年的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取得负收益的产品比例一度高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