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活动公告

1858人的《阿凡达》

2010-12-22 admin

导读:阿凡达

电影史上从来没有一部影片像《阿凡达》那样拥有如此多的幕后功臣。

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估计,它可能刷新史上比较卖座影片《泰坦尼克号》的票房记录。截至1月10日,《阿凡达》全球总票房达13.3亿美元,2/3来自海外,在所有影片总票房中排名第二。《泰坦尼克号》同样是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杰作,敛金18亿美元。

令人震撼的不只是电影本身。有人在开心网上写下观感:“演职员表伴随着片尾曲像文字海啸一样滚动而出,填满了整个屏幕。”这个密密麻麻、白底黑字的名单滚动了7分钟之久,让他“一想起刚刚那160分钟,就会觉得这些英文字母是那么的耀眼,让人有种为所有这些创造奇迹的人脱帽致敬的冲动。”

凭借《阿凡达》站在镁光灯下的远不止卡梅隆。几乎一夜之间,原本只是电影视觉特效(Visual Effect)爱好者心头好的维塔数码(Weta Digital)、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成了热门名词,尽管大多数观众说不清它们的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赞叹那些梦幻画面的制作者。

事实上,时长160分钟的《阿凡达》每帧画面平均耗费4万个人工小时,60%内容靠CG(Computer Graphic)合成,40%靠演员演绎。要做到两者浑然天成,光靠维塔和工业光魔无法办到。

《阿凡达》是卡梅隆的梦想电影,他是个科幻迷和技术狂人的混合体。1995年,他写就了这部长达82页的剧本,讲述当地球沦落为暗淡荒原之后一名瘫痪士兵去一个遥远的潘多拉星球执行任务。新物种阿凡达是具有人类意识、并且可以完全远程控制的混血生物体。

卡梅隆认为电影《阿凡达》将是他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再度问鼎之作。要让阿凡达栩栩如生,不能再靠演员化妆,而是要靠计算机设计出来。这意味着,要很多钱、时间和卓越的计算机设备。

当时,卡梅隆自己于1993年创立的特效公司“数字领域”(Digital Domain)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这样的技术根本不存在。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泰坦尼克号》的酬金到了。7500万美元,1998年拿到这笔钱的人完全可以游戏人间。

执着的卡梅隆飞到日本东京,与索尼高清晰相机部的工程师面对面交流。比较后索尼同意将专业级高清摄像机上的镜头和笨重的中央处理器分离,用电缆线连接。3D摄像机由此从传统的204公斤变成23公斤,且是双镜头成像。摄影师轻松多了,更棒的是,索尼同意为新机器建一条新生产线。

光有索尼还不行,3D摄影机的开发同样得到了松下、IMAX等公司的配合。卡梅隆的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摄影机Virtual Camera。经过计算机后台处理,从这种摄影机的镜头看出去,卡梅隆看到的不是男主角,而是他3米高的蓝皮肤化身;不是灰色的树模型,而是繁茂的潘多拉雨林。

经过反复测试,他的团队研发了“脸部图像捕捉技术”,该技术能让导演捕捉到演员脸上比较微小的表情,并对应“移植”到计算机里的CG人物中去。很快这种技术随之应用到人物全身和周遭环境的拍摄中去。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