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当前位置:品牌网奢侈品其他

奢侈品在中国遭遇寒流大衰退

2017-07-04 admin

导读:  根据贝恩公司的调研,2009年之后,奢侈品业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最高达到35%。2008年至2012年,国内奢侈品消费总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根据贝恩公司的调研,2009年之后,奢侈品业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最高达到35%。2008年至2012年,国内奢侈品消费总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27%。彼时,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已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到城镇去”成了众多奢侈品牌的重要策略。下面随中国品牌网小编为你介绍奢侈品在中国遭遇寒流大衰退。www.chinapp.com 中国品牌网

  截至2013年,路易威登(LV)在中国大陆地区的32个城市管理着64家门店,其中,北上广深4个城市开设有13家店面,其余的全在二三线城市。巴宝莉(Burberry)也不甘落后,在中国的36个城市开设了70家门店,其中仅有14家在北上广深,与二三线城市呈2:8的趋势;古琦(Gucci)在32个城市开设了59家门店;普拉达(Prada)则在19个城市开了27家店。

  然而,这些奢侈品牌没有料到的是,中国市场这台动力强劲的引擎正在逐渐放缓。2013年,LV在华销售的增长只有区区1%左右。此外,根据LVMH集团(LV的母公司)发布的2013年三季度财报,公司旗下核心的时装和皮具部门销售增长放缓。2013年1-9月,该部门销售增长4%,增速较今年上半年回落1%。LVMH集团2013年第三季度的整体营业额为70.2亿欧元(约合94.8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的69亿欧元(约合93亿美元)增长1.7%,低于分析师预期的73亿欧元。

  不仅是LVMH,开云集团(Kering)2013年的三季度财报也显示,集团旗下的Gucci品牌三季度销售下滑5.4%,表现不尽如人意。

  受到冲击的还有高端腕表领域。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了法国奢侈品牌卡地亚(Cartier)在中国关闭10家门店的消息,并称Cartier在中国的销售已很难维持前几年的二位数增长的盛况。

  另一组数据是,2013年第一季度,瑞士对中国的手表出口额较2012年同期下降了26%,逆转了长达十年的增长态势。

  在瑞士制表工业联合会的统计中,2001-2011年间,瑞士钟表工业出口值从102.97亿瑞士法郎升至190.3亿瑞郎,增幅达84.81%。其中,瑞士钟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10年内的平均增幅达123.73%。不过,从2012年下半年起,一路上扬的势头便不再延续。在2012年下半年的销售数据中,中国市场的增幅与前十年相比下降了23.11%;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幅的回落幅度高达47.17%。

  一个多月前,香港一家顶级钟表代理商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奢侈钟表消费在2013年出现了明显下滑,大陆消费者购买的客单价大多在10万元以下。而此前,店内200万元左右的手表的销量一直不错。

  这场“寒流”中,连中国自己的奢侈品——国酒茅台也不能例外。今年9月,贵州茅台公布了自2001年来最难看的一次半年度业绩。自2013年初以来,贵州茅台的股价累计下跌了近40%。

  这种情况下,奢侈品牌们再也不能像2009年那样描绘豪情万丈的开店计划了。2013年初,LVMH集团便表示LV品牌将全面抑制扩张,不会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店。Kering集团和历峰集团也表示,将放缓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显然,假如奢侈品牌的销售额无法再平衡扩张的高额支出,成本和风险将同时提高。

  对于已将旗舰店开到中国内蒙古的LV和霸占二三线城市核心商铺的Gucci来说,收缩战线,无疑是其在华策略的一次重大转折。

  当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衰退中,并非所有奢侈品牌都变得灰头土脸,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入门级品牌,反而嗅到了机会。美国时尚轻奢品牌Coach称,公司2013财年(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0%,同店销售额甚至取得双位数增幅。

  Coach方面向本报表示,公司在华业绩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因。“首先,Coach并不是一个过度奢华的品牌,我们注意到Coach的顾客大多数是买来自用或馈赠亲友的;第二,Coach产品的价位是欧洲传统奢侈品价格的40%-60%,因此能够吸引更加广泛的客户群。”

  眼下,Coach已经在中国的49个城市开设了实体店。2012年时,公司便声称接下来每年要在中国新开30家门店,其中90%都会开在二三线城市。对于2014年,Coach表示会继续保持这一开店速度。

  来源 中国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

我要咨询

*姓名
姓名不能为空
*电话
手机不能为空
*留言
我已同意并阅读《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