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junna
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刻,在制造业大省山东,一大批展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厚道鲁商”的家国情怀,他们捐款、捐药、捐医疗防护用品,为一线抗疫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这个企业就是魏桥集团。那你知道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是如何发家致富的吗?
张士平,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原党委书记、董事长,2019年5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3岁。他54年艰苦创业,将一个小型油棉厂打造成业内瞩目、影响全球的特大型企业,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他是第九届、十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
魏桥创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张士平带领13万员工胸怀祖国、产业报国的奋斗史。
“制造业强,则国力强。”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士平,在两个被视为“夕阳产业”的领域里,不懈奋斗,用20年,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用13年,培育了全球最大的铝业生产企业,树立了民营企业勇立改革潮头的旗帜,彰显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不怕吃苦 敢为人先
1964年6月,18岁的张士平来到滨州市邹平县魏桥纺织厂,成为一名工人。从最基层干起,推小车,扛棉包,他先后干过车间主任、生产股长、副厂长,1981年挑起了厂长的重担。
张士平的作息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4点起床,绕着厂区慢跑1万米。6点40分,他第一个出现在早会的会议室。他说开早会有很多好处,一是解决干部的懒散,早晨考勤必须早到;二是加强沟通,互相之间有什么事情交流一下,有事多讲两句,没有事就散了,晨会最长开半小时,通常在职工上班前开完;三是不管什么事都能即时反映,立即安排,大家都知情,体现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和高效率、快节奏。
能吃苦,更要敢为先。张士平在每一个节点上都跑到了最前面,靠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1984年,抓住国家对棉花市场加强管理,对油料市场放开的有利时机,张士平带领企业果断进入油料加工领域;1986年,他和全厂职工集资89万元,建成了有52台织机的毛巾厂;1988年,抓住全国棉纺织行业跌入谷底、纺机价格最低的机遇,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了1.6万纱锭纺纱厂;1998年,抓住国家鼓励热电联产的机遇,果断进入热电联产领域;2006年,抓住国家支持鼓励东部沿海省份利用国外矿石资源适度发展氧化铝的机遇,建设了400万吨氧化铝项目;2013年,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建设了印尼氧化铝项目和几内亚铝土矿开采项目,把企业不断推进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张士平先后在山东省率先实行厂长负责制,全国第一个实行“六定一包”计件工资制,全国最早推行“满负荷工作法”和目标成本管理,推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设立合资企业冲破“一大二公三纯”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对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推动公司境外上市……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张士平发家史,看完之后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又有了梦想。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品牌名人故事,那就持续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