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润滑油
汽车发动机的顺畅运转,离不开被誉为 “血液” 的润滑油。它不仅能减少机械部件的摩擦损耗,更能有效延缓发动机老化,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然而,许多车主虽知晓其重要性,却在实际使用中频频陷入误区。那么,该如何科学使用润滑油?
选对润滑油:匹配比价格更重要
选购润滑油的核心原则是 “精准匹配”,而非盲目追求高价。掌握以下要点,才能选对适合爱车的产品。
1.看懂标号是前提
包装上的 “5W-30”“0W-20” 等标号是粘度等级的直观体现。W 前的数字代表低温流动性,数值越小,低温启动性能越优异 —— 例如 0W 可适应 - 35℃的严寒环境;W 后的数字则反映高温粘度,数值越大,高温保护能力越强,像 40 标号就比 30 标号更粘稠,适合高温高负荷工况。最可靠的选择方式,是严格参照汽车保养手册推荐的粘度标号。
2.油类选择有讲究
全合成机油:性能天花板,具备出色的高温稳定性和清洁能力,换油周期长达 1 万公里或 1 年,特别适合涡轮增压发动机、高性能车型,以及在极端气候环境中使用的车辆。
半合成机油:性价比之选,性能介于全合成与矿物油之间,满足多数家用车的日常需求。
矿物油:基础油性能普通,仅适用于老旧、低负荷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从长远养护成本考量,建议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全合成机油,其出色的保护效果和更长的更换周期,能有效降低综合养护支出。
更换润滑油:时机与操作同样关键
选对机油只是第一步,科学更换才能让养护效果最 大化。
1.更换周期需灵活判断
遵循 “时间与里程哪个先到算哪个” 的原则:即使车辆一年行驶不足 5000 公里,机油也会因氧化而变质,因此每年至少需更换一次。
若车辆长期处于 “恶劣工况”,如拥堵市区的频繁启停、短途行驶导致发动机未充分预热,或在多尘、极端温差环境中使用,需将更换周期缩短至保养手册建议值的 70%。此外,老旧车辆因发动机磨损可能产生间隙,建议适当缩短换油周期或选用粘度稍高的机油。
2.换油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车辆必须停放在平坦地面,拉紧手刹并在车轮下垫好障碍物。严禁仅依靠千斤顶支撑车底作业,务必使用安全支架固定。
热车放油:待发动机处于温热状态(避免烫手)时更换机油,此时油液流动性更佳,能更彻底地排出废油。
更换机滤:每次换油必须同步更换机油滤清器,旧机滤内部残留的脏污会直接污染新机油,影响养护效果。
检查油位:加注新油后,启动发动机运转几分钟,熄火静置片刻,通过机油尺检查油位,确保其处于上下刻度线之间,切忌加注过量。
日常检查:防患于未然的关键
养成定期检查习惯,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小故障演变成大麻烦。
1.每月一次油位检查
将车辆停放在平坦路面,发动机熄火冷却 10 分钟后,拔出机油尺擦拭干净,重新插入后取出,观察油迹位置。若液位低于下限(MIN),需及时添加同型号机油;同时要警惕液位异常升高(可能混入冷却液)或下降过快(可能存在烧机油或泄漏),这类情况需立即检修。
2.关注机油状态变化
定期观察机油尺上的油样:正常机油呈清亮或琥珀色油状液体;若变为漆黑粘稠状、含有金属碎屑,或伴有明显汽油味,说明机油已严重变质,甚至可能是发动机内部出现故障,需尽快到专业机构检测。
润滑油的使用是一门需要细致把控的学问,从型号选择到更换操作,再到日常检查,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健康状态。掌握这些科学养护知识,就能切实履行爱车 “第一责任人” 的职责,让车辆始终保持强劲动力,陪伴您安全驰骋每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