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中国品牌网Wen
乐天玛特正身处“卖不出去、开不了张”的窘境。
1月18日,据韩媒报道,原计划于2017年就撤出中国市场的乐天玛特仍然没有取得任何出售的实质性进展。
据韩国《亚洲经济》1月17日的消息,“中国项目特别工作小组”(简称C组)原计划于2017年12月31日完成既定任务并告解散,但却被曝至今仍然在运行。C组成立于2017年6月,主要负责乐天玛特在华大卖场业务撤出中国市场的工作。
乐天玛特的境况非常惨烈,目前,乐天玛特在中国有112家卖场,其中的87家已关门歇业,其余的虽仍然维持营业,但也苟延残喘。
乐天集团曾尝试出钱救急,2017年3月和8月,乐天集团分别为乐天玛特注资22亿人民币与21亿人民币,但收效甚微。
[page]
留给乐天玛特的似乎只有“卖身”这一条出路,但“倔强”的乐天因为想卖个好价钱,“不慎”与泰国卜蜂谈崩。本月初,韩联社报道称,乐天玛特和泰国卜蜂进行谈判,但是双方在价格问题上没有谈拢,最终这笔交易未能成行。
截至目前,这场“卖身计划”已经进行了4个月——乐天于去年9月定下目标,计划在年内完成乐天玛特的出售。
年内卖身无望,而乐天玛特于1月3日表示,第二轮注资的3亿美元,目前仅剩200多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估计会在本月花光。乐天集团只有进行第三次输血救急了。
受到“萨德事件”的影响,自2016年12月起,中国对乐天玛特的所有卖场进行了税务调查、消防及卫生检查、安全检查等。表面上看,乐天玛特在中国遭遇寒冬是受到了这件事的影响,但事实并非无此。
[page]
据《南方周末》统计,“在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乐天玛特合计亏损了195亿韩元。数据显示,2016年乐天玛特海外市场共亏损240亿韩元,其中九成出血点仍在中国区。”
乐天玛特的亏损还要从自身模式找原因。
超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但对于外资超市来说,这恰好是短板所在。
《财经》杂志于2017年10月发文引用了一位零售行业研究员的观点,“内资超市非常灵活,随着规模逐渐变大,压毛利不比外资差,供应链的仓储物流、门店的更新以及布局都很好。相比之下,外资超市拼的是规模,压上游毛利,可是灵活度很差,信息系统也不如内资,这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是没有竞争力的。”
[page]
除此之外,乐天玛特还在国内遭遇了阿里、腾讯等强敌的夹击。
2017年11月,阿里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大润发)36.16%股权;随后在12月,腾讯宣布入股永辉超市,此后不久,永辉超市又以9.4亿人民币拿下了红旗连锁超市12%股权。就在近日(1月29日),腾讯拟1.875亿参与永辉超市子公司增资,并持股15%。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乐天玛特并非被“夹击”的对象。外资超市在近几年一直处在低速运转的状态,比如沃尔玛在中国一直无法盈利,家乐福的业绩已经连续多年下滑,英国的乐购(Tesco)则被本土超市华润万家所兼并。
“内忧外患”让乐天玛特翻身无望,现在更是没了“卖好价钱”的筹码,如果自身问题无法解决,它只能接受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