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7 admin
就在胶原蛋白“无效说”甚嚣尘上之时,汤臣倍健诸多创始元老及高管密集减持公司股票。在5月份的短短4个交易日里,汤臣倍健三位高管合计减持230万股,减持总额高达1.12亿元。下面就跟着品牌网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汤臣倍健的近况。www.chinapp.com 品牌网
在质疑胶原蛋白效果之外,汤臣倍健在6月5日致时代周报的回函中,承认其胶原蛋白产品均为普通食品。但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其胶原蛋白原料来源地也存疑,几方说法不一。汤臣倍健IPO招股书中则称胶原蛋白原材料进口自日本,而其在售的胶原蛋白产品则声称原料来自于法国,有供应商又指原料产自新西兰。
更为诡异的是,在汤臣倍健近三年年报中,其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均被隐去。时代周报记者对其IPO招股书中所述的供应商进行研读与调查,发现五大供应商中仅有一家从事外贸生意,单就胶原蛋白粉原料来源地说法,亦与汤臣倍健所称的无法达成一致,而其余供应商均做内销生意,似乎不可能成为汤臣倍健的胶原蛋白原料供应商。
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涉虚假宣传
胶原蛋白的效果究竟有多好,没人知道,但是汤臣倍健的胶原蛋白产品宣传得有多好,汤臣倍健知道。
在汤臣倍健官网有产品推荐栏目,名为“寻找专属健康产品”,一名女性无论是18岁还是60岁,只要需求是“看上去年轻”,汤臣倍健都会首先推荐两款胶原蛋白产品。
首推第一款为瓶装汤臣倍健胶原蛋白粉,净含量90克,指导零售价398元。即使如此高昂的价格,汤臣倍健也只承诺其中真正含有的胶原蛋白仅为60克,折合每克胶原蛋白价值6.63元。另一款真正含有胶原蛋白粉仅为18克的胶原蛋白糖果片售价达218元,折合每克胶原蛋白价值12.11元。而后一款产品还被汤臣倍健视为明星产品,除皱美肤被视为主要功效,官网上的产品介绍说“胶原蛋白像弹力网一样牢牢锁住皮肤中的水分,支撑着皮肤”。
汤臣倍健声称上述两款产品所用的胶原蛋白粉从法国进口,而在京东商城汤臣倍健官方旗舰店所出售的上述两款汤臣倍健胶原蛋白产品,却一律将产地标为“国产”。
不过,在京东汤臣倍健旗舰店,对其两款胶原蛋白产品的描述亦有差别,其中比较大差异是汤臣倍健胶原蛋白粉被描述为“保健食品(食健字)”,而另一款汤臣倍健胶原蛋白片则被描述为“营养膳食补充剂(非食健字)”,即非保健食品,仅为普通食品。同样是由法国进口的胶原蛋白粉制成的两款胶原蛋白产品,为何一种为保健食品,另一种则仅是普通食品呢?
时代周报记者从国家食药总局2012年全年和2013年保健食品审批公告中并未查阅到汤臣倍健或其子公司生产的胶原蛋白产品批文。
能够查阅到的申报单位为广东汤臣倍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保健品,多为补充维生素或营养元素硒等产品。
广东食药局保健食品监管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无保健食品批文批号则不属于保健食品,如若以保健食品名义销售,那就等于是普通食品假冒保健食品。
在6月5日致时代周报的回函中,汤臣倍健也承认其胶原蛋白产品均为普通食品。
炒作胶原蛋白概念谋取高利
三株、太阳神曾经搅得保健品市场风起云涌,然而建立在浮华营销基础上的华美大厦并没有坚实的基础,泡沫吹破之后,随之垮掉。
汤臣倍健没有赶上第一轮保健品暴利时代,在三株口服液“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奏效之时,汤臣倍健的前身海狮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拾起美容面膜的盈利招牌,并宣称“全球首家研发出胶原蛋白水晶贴膜”,引出胶原蛋白概念。在随后将这一概念又由外用延伸为内服,打造出胶原蛋白粉产品。
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美容养颜始终是其宣传的不二法宝,而属性亦由保健品递升至保健食品,单位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据汤臣倍健2012年年报,2012年其毛利率高达63.65%,其中片剂类产品毛利率甚至达到71.75%。
“第一轮美容产品大肆宣扬打羊胎素,戳破之后流行胶原蛋白,唯有不断推出新概念才能刺激新的消费需求。现在到了考验胶原蛋白有效与否的时候了。”一位长期从事美容保健行业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比较先在网络中揭批胶原蛋白功效的大连中心医院营养科医师王兴国认为,很多胶原蛋白产品并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根本不是保健食品而是普通食品。
在一份由庶正康讯出具的《膳食营养补充剂消费者调研报告》相关数据表明,通过受访者对国家是否强制标签上必须注明功效成分含量和膳食营养补充剂产品批准文号的辨认,可以看出受访者对产品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率低于5%。
正是基于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标准认识的模糊,一些企业即开始打着保健食品的幌子行销非保健食品,从而牟取高额利润。
在京东商城汤臣倍健官方旗舰店,为赢取消费者信任,展示了《汤臣倍健互联网分销商授权书》,叠加条件搜索“汤臣倍健”、“胶原蛋白”,会有52款胶原蛋白商品销售,其中19款声称属于保健食品,旗舰店称具有“食健字”批文。
在该销售网站旗舰店上提供的“汤臣倍健荣获多项认证”实际为四项:其中有两项认证国家是瑞士,另外两项认证国家是中国,关涉到保健食品的仅有一项,即GMP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但是发布该认证批文的单位为广东省食药局,而非国家食药总局。
“GMP只是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或车间有生产保健食品能力的认可,但不能证明其生产的产品即为保健食品。”广东省食药局保健食品监管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保健食品的审批权限在国家食药总局。”
时代周报记者在国家食药总局国产保健食品查询,汤臣倍健及其子公司生产的具有“国食健字”和“卫食健字”批号的产品共有53种,但没有任何一种是胶原蛋白产品。
危机爆发创业团队大幅减持
胶原蛋白是否“伪保健”概念争议不断之际,汤臣倍健的创始股东选择了集体密集减持,以求规避难以预料的震荡风险。
仔细对比汤臣倍健高管减持的时机与网络上针对胶原蛋白无效论的热议可以发现,二者时间非常接近,甚至于胶原蛋白危机甫一爆发,汤臣倍健的高管即决定抽身。
5月19日,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宁方刚首先在微博炮轰胶原蛋白,其发布微博称“作为一个烧伤医生,我可以负责地说:所有口服的胶原保健品,全部是骗人的,无论他宣传的疗效是什么”。一举引爆舆论。仅隔一天后,汤臣倍健副总经理龙翠耘登陆大宗交易平台,以48.52元成交均价减持10万股。此后接连数日,包括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梁水生和董事、副总经理陈宏等在内的公司高管均相继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密集减持,累计套现金额超过4亿元。
根据深交所诚信档案“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披露的信息,5月22日,公司副总经理龙翠耘以48.52元的成交均价减持10万股;23日、24日,公司副董事长梁水生分别以48.44元和48.42元的价格减持50万股和70万股;27日,公司副总经理陈宏以48.86元的成交均价减持100万股。在这4个交易日里,三位高管合计减持汤臣倍健230万股,合计减持金额为1.12亿元。
事实上,上述一众高管均是汤臣倍健发起人,被实际控制人梁允超亲切地称为“创业团队”。在公司前身海狮龙时期就担任要职,汤臣倍健IPO前夕相继被予以增资扩股的机会,两次增资扩股价格分别为1.10元/股和1.60元/股。
发行前汤晖持有202.67万股,陈宏和梁水生分别持有152.42万股和151.71万股,龙翠耘持有8.55万股,以发行价1.10元/股计,创业团队获利颇丰。纵然本次大宗交易套现,股价腰斩,一众高管仍赚得盆满钵满。
2010年12月15日上市的汤臣倍健,除梁允超外的一众发起人股东股票锁定期为24个月,刚好去年底解禁,却无人大宗减持。待此番胶原蛋白危机爆发,方匆匆套现,似乎并未料到危机来得如此迅速。
就在市场猜疑越来越重之时,汤臣倍健仍对外辩称“从公司角度而言,原始股东减持部分股份,有利于适当增加公司股票的市场流动性”。但却并未回答为何大宗减持的时机如此机巧又密集,而仅表示原始股东不因减持而改变对公司的信心。
汤臣倍健的信心如果不因原始股东密集减持而改变的话,那么连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都不敢公布似是应有之义。
比较近三年年报,汤臣倍健都对其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语焉不详,仅以合计金额搪塞过去。2012年年报,公司前五名客户营收情况表中,竟未能列出客户名称,仅以“客户1”、“客户2”代称。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2012年修订)表示“鼓励公司分别披露前5名供应商名称和采购额”,显然汤臣倍健未受此鼓励影响,而是以从保护客户商业秘密出发的名义,采取了不具体披露客户名称的方式。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汤臣倍健IPO招股书中披露了该部分内容,以2009年前五大供应商为例,均为国内企业,有三家是外包装材料企业,有两家是贸易企业。
6月4日,时代周报记者以医药公司寻购胶原蛋白粉原料进口名义分别致电其中两家供应商。广东天圣生化工程有限公司直接表示公司只做内销,无进口业务。而另一家企业广东省外贸开发公司则表示此前曾做过一段时间汤臣倍健的外贸进口业务,但目前已无业务往来,并称胶原蛋白粉原料进口国是新西兰。
汤臣倍健对时代周报记者称已与巴西DuasRodas公司签署《天然针叶樱桃粉专供基地合作意向书》,与巴西比较大的绿蜂胶原料生产商巴西APIS FLORA公司签署《巴西绿蜂胶粉独家采购商和供应商协议》,但包括胶原蛋白在内的其他原料专供产地仍在接洽中。
吊诡的是,汤臣倍健对其胶原蛋白粉的产地表述不一。其IPO招股书中则称胶原蛋白原材料进口自日本,而在售的胶原蛋白产品则声称原料来自法国。
来源 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