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品牌黑榜

5月起发泡餐具解禁引担忧

2013-04-26 admin

导读:照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消息,2013年5月1日,发泡餐具即将正式解禁。发泡餐具在离我们远去了14年之后,为什么又重新回到餐饮行业?多年...

照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消息,2013年5月1日,发泡餐具即将正式解禁。发泡餐具在离我们远去了14年之后,为什么又重新回到餐饮行业?多年前为了什么对其禁止?禁止的理由如今是否仍存在?如果发泡餐具大量投入使用,质量卫生问题如何保证?对环保是否会再次造成破坏?传说中100年都不能降解的问题如何解决?而比较重要的是,作为消费终端的你,是否会支持,是否会用?下面品牌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5月起发泡餐具解禁引担忧的详细情况。

发泡餐具,即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在挤出机中经过高温加热熔融后加入发泡剂(丁烷)等进行挤出拉片,将片材收卷后在通风潮湿的环境中放置养生后再进行二次加热吸塑成型,制成的各种餐饮具如快餐盒、汤碗、方便面碗、生鲜托盘等。由于其在90年代造成大量“白色污染”,开始在铁路、航运客船和旅游船上禁止使用,此后全国范围内淘汰发泡塑料餐具,至今已有14年。

今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进行局部调整,其中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一调整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注意,挑起了有关“环保”“行业利益黑幕”等的关切和猜想。www.chinApp.Com 品牌网

1、当年为何会禁?

原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4月23日下发的《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通知中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使用、回收等各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有的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高温下使用不当,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

2、如今为何解禁?

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删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主要基于多种考虑:它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可以节约石油资源;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比较初出台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进行调整的时机基本成熟。

为什么要在该目录中删除发泡餐具?发改委方面并未给出明确意见。不过据媒体推测,这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塑协)的努力不无关系:在过去十几年里,中 塑协为给一次性发泡餐具“正名”,做了大量市场调查,并多次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还组织业内企业开展行业自律行动,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环保回收责任保证书》。

1、媒体反应强烈

作为力挺发泡餐具解禁的专家代表,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李沛生、中塑协塑料技术协作委员杨惠娣此前均表示,14年前国家禁用发泡餐具仅仅出于“白色(视觉)污染”,背后不排除行政命令的影子,(叫停发泡餐具的)“6号令”将白色污染作为的禁用理由站不住脚。

相关部门当年要求禁用发泡餐具,真是只是出于白色污染的考虑吗?记者昨天查阅到原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4月23日下发的《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其中明确阐明,禁用发泡餐具并非仅仅因为白色污染问题。

通知中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使用、回收等各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有的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高温下使用不当,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

显然,力挺发泡餐具解禁的人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些禁用理由。

2、消费者别忘了发声

据有关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修订遵循如下程序:先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有关企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增减或修订条目的意见和理由,然后报送发改委产业政策司;产业政策司在与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研究协商后,提出目录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再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的意见,同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在对各方意见进行梳理后,产业政策司分行业召开专家论证会,逐条论证。所有这些工作完成后,该目录的年度修订本就出来了。

从这个程序可知,行业协会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协会真能认真做好这些工作,对于其所代表的企业来说,当然功德无量。如此次发泡餐具重回产业目录也是据此程序作出,那么作为消费者只能遵守这个结果。 为什么作为消费者,只有在获得比较终结果后才发布自己的不满意见,而未能参与决策过程并发表意见?消费者缺乏自己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组织化所致:如果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也能像行业协会一样通过类似消费者协会之类组织发出自己的声音,那还会出现产业协会声音独大的局面吗

来源 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5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