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6 sh
不久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简称奶业创新团队)编著的《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度)》(简称《报告》)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5年度)》后,第二次公开发布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报告。
自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以来,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消费信心低迷。这种形势要求奶业研究者对奶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科学评估,并与关心奶业的社会各界,尤其是消费者开展充分交流。奶业创新团队联合全国50余家风险评估与质检单位,通过1年研究积累,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奶业当前形势,介绍了国产奶质量安全水平现状,展示了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总结了当前奶业发展的3种模式,提出了优质乳工程技术规范。
《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处于受控范围之内,整体情况良好,持续保持较高质量安全水平。
《报告》的三个重要结论包括:
奶牛养殖方式快速升级,生鲜奶安全指标受控,质量水平明显提高。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生鲜奶中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β-内酰胺酶、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均符合国家要求,黄曲霉毒素M1含量处于标准限量之内,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个别进口UHT灭菌奶产品存在过热加工风险。与国产奶产品相比,进口奶产品的保质期明显偏长,糠氨酸含量偏高,存在过度加热或添加复原乳风险,并且β-乳球蛋白等活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优质乳工程奶产品品质高,加工工艺优化稳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比较评估表明,优质乳工程的奶产品奶源质量安全可控,加工工艺稳定可靠,实现了绿色低碳目标,奶产品品质优异且一致性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优质乳工程能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异、活性物质含量高的优质奶产品。
《报告》首次提出了优质乳工程技术规范(MRT/B10-2017),对优质乳工程生鲜奶指标、优质乳工程加工工艺指标、优质乳工程优质奶产品指标、优质乳工程优质奶产品颜色评价、不同加工温度奶产品质量变化参考值和优质乳工程节能减排效果指标进行了确定,为我国优质乳工程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