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 盛仔
北京8月22日讯 8月22日,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16年第27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本次共抽检17大类100批次食品,山西尔益黑糖等8批次食品不合格。
据了解,本期公布100批次监督抽检结果,涉及粮食加工品、酒类、肉制品、糕点、调味品、饮料、水果制品、食糖、炒货食品及坚果食品、豆制品、罐头、淀粉及淀粉制品、速冻食品、蜂产品、蛋制品、方便食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7大类。其中,不合格样品8批次。
食糖不合格1批次:标称山西尔益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尔益黑糖中总糖分(蔗糖分+还原糖分)低于标准值。
方便食品不合格2批次:分别为山西博源超市有限公司城西路店销售的标称为广西亿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钙黑芝麻糊中酸价(以脂肪计)(KOH)超标,标称山西康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松花粉果糖冲调粉中铅超标。
饮料不合格4批次:分别为标称山西来自五湖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饮用纯净水、标称兴县三杯源水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桶饮用纯净水、标称侯马市家家福纯净水厂生产的饮用纯净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标称襄汾县清泉饮用纯净水厂生产的桶装饮用纯净水中检出大肠菌群。
调味品1批次:标称永和县顺康醋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酿造食醋中总酸(以乙酸计)低于标准值。
延伸阅读:关于不合格指标,你应该知道的
1. 总糖分(蔗糖分+还原糖分)
总糖分(蔗糖分+还原糖分)是食糖的理化指标,不合格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对原料把关不严造成。
2.酸值(KOH)
酸值(KOH)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败的程度。造成酸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原料采购上把关不严,如食用植物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的原料水分过高,会加速油脂的酸败;二是生产工艺不达标,如植物油精炼不到位或未精炼;三是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在夏季,受气候环境影响因素更大,易导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败。油脂酸败产生的醛酮类化合物长期摄入会对健康 有一定影响,但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明显辨别出其有哈喇等异味,需避免食用。
3.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细菌之一,常存在于潮湿的环境,如土壤、水、空气中,该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等特定条件下可致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原因可能是:一是原料水体受到感染;二是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杀菌不彻底;三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
4.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材受污染,或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或者灭菌不彻底等原因导致。
5.总酸
总酸是反映食醋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其不合格主要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工艺条件生产酿造或者淋醋后过量加水且出厂检验把关不严,造成产品总酸不符合标签明示要求。
6.铅
铅属于重金属污染物指标,主要是环境污染带入原料的,说明生产企业对原料把关不严,使用了铅含量超标的原料,也不排除从生产设备迁移入食品的可能。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