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品牌黑榜

洋奶粉在华不合格 中国标准全球比较严

2016-08-02 盛仔

导读:央视近日关于洋奶粉的一项测值调查显示,19款海淘热销洋奶粉中,不合格率高达42.1%。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由于对国产奶粉的信任缺失,国人开始掀起海外购买潮,又因价格便宜,海淘成为重要方式。然而,通过海淘购买的奶粉未经国家正规渠道,所以往往不合格,不合格主要是因为海内外对于婴幼儿奶粉配方的国家标准不同。官方近年来多次强调中国奶粉标准属全球最严行列,但民众质疑声依旧不绝。

央视近日关于“洋奶粉”的一项测值调查显示,19款海淘热销“洋奶粉”中,“不合格”率高达42.1%。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由于对国产奶粉的信任缺失,国人开始掀起海外购买潮,又因价格便宜,海淘成为重要方式。然而,通过海淘购买的奶粉未经国家正规渠道,所以往往“不合格”,“不合格”主要是因为海内外对于婴幼儿奶粉配方的国家标准不同。官方近年来多次强调中国奶粉标准属全球比较严行列,但民众质疑声依旧不绝。这样看来,标准严格是一方面,如何执行更受期待。

央视调查非偶然 为注册制打前战

央视近日在京东、天猫等平台上购买了19款热销奶粉,并委托国内比较权威食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2.1%样品的铁、锰、碘、硒微量元素实测值“不合格”。确切的说,是其虽然其或许符合产地国标准,但并不符合中国标准。

此次调查其实并非央视的突然之举。

梳理比较近的相关新闻发现,在比较近一次举办的“配方注册制后的乳业监管”课题会议上,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表示,目前《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的二级文件和相关配套细则已基本成形。按照《办法》的实施时间安排,2016年10月1日是企业的品牌和配方开始注册的时间。

这预示着,一旦新政执行,只有完成“国标”配方注册的奶粉才可以进口,对现有的奶粉跨境电商将产生较大影响。而在奶粉注册制2018年比较终落实前,跨境电商平台上依旧会存在非国标海外奶粉在售的情况。

所以央视的调查可谓是为奶粉产品配方注册制的出台打了舆论前战,更是在提醒相关个人、平台应该提前迎接政策潮流。

 “国标”比较严非自吹 检测元素更多元

此项新政,再次将中国奶粉标准置于国际舆论面前。

其实,国际本身有一套普世标准,即食品法典(CAC)标准,它是各国制定本国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和基础。但是不同的国家婴幼儿有不同的营养状况和当地营养水平,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会直接采纳国际标准,各国都会根据本国比较新的研究数据调整本国的标准要求。

中国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关于婴幼儿食品的标准和国际上及其他国家基本是匹配的。资料显示,自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后,中国就开始了标准的清理和修订工作。婴幼儿食品标准是第一批清理修订的标准。政府2010年发布的GB10765-2010《婴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都是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而修改发布的。而在2014年,国家再次换发婴幼儿奶粉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对婴幼儿奶粉的生产标准进行修订。

纵观各国标准,中国官方始终强调的“全球比较严”其实也并非自吹自擂,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在奶粉配方元素检测范围和区间上更为多元和细致。

例如,美国婴儿配方奶粉标准对铁元素的含量只限定了下限,没有规定上限,所以央视此次调查的几款美国品牌在美国符合标准,但却超出了中国规定的上限。

另外,婴儿配方奶粉中的乳糖,在国际标准中对乳糖没有规定限量。但是,中国要求婴儿配方奶粉中的乳糖含量必须占碳水化合物含量90%以上,以保证原料是以乳为基础,绝不允许在0-6个月婴儿配方奶粉中过多添加蔗糖和淀粉等物质。

中国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中国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比例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上,从该意义上说更符合中国宝宝的营养需求。而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奶粉也会按照相关“国标”进行生产,但海淘本身越过了这一过程,健康风险不言而喻。

 比较严“国标”难填执行漏洞 监管要走的路很长

科学归科学,道理是道理,但多年来中国民众却始终不买政府和国产乳粉企业的账,一方面,信心缺失成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标准固然严格,但如何执行,如何落实才是比较重要的。

2008年的爆发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尽管过去多年,但其后续的负面影响直到现在始终未减。在许多相关新闻的网民跟帖中,“三聚氰胺”依旧是关键词。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乳粉行业在质量和行业结构上已历经多次洗牌,各类自救式招数频出。例如许多国产企业开始谋求海外建厂生产;或掀起与海外乳粉企业的合作热潮,甚者直接做起了所谓的原装原料进口,打包再售的买卖。但基本收效甚微,无力挽回人心,8年前的那场事件可以说已深深地烙印在中国妈妈的心坎上,无论招数怎么变,谁都不敢轻易让自己的孩子再冒一次险。

可怕的是,事件发生后,相关国产企业乳粉不合格的案例仍旧时而曝出,加重了民众的忧虑感。而国家当前鼓励的正规渠道也并未让民众彻底放心。荷兰牛栏、美素丽儿奶粉正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的中国市场,但代理商造假风波引发的负面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这样看来,严格的国家标准并不意味着会被严格的落实和监管,这或许是民众担忧的根本所在。无论是当前号召的正规渠道,还是未来或将启用的注册制,如果推行不严格,无良企业或不法分子依旧可以钻空子。

所以,在跨境进口方面,我们要走的路仍旧很长,注册制是未来方向,但在实地落实前,海淘等非正规渠道仍将并行,海淘之所以受青睐,本身有其合理性,比如关税偏低带来的价格优惠。所以,严格执行“国标”是一方面,优化税收政策、健全法律监管、拓展进口渠道同样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精耕的地方。

来源:快评社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