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7 amdin
6月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2016年粽子专项抽检情况的通告》,抽检粽子302批次,抽样检验项目合格296批次,不合格样品6批次,样品检验合格率为98%。
端午节将近,南北方的咸粽、甜粽之争又将拉开大幕。但不管咸还是甜,只要质量安全,就是好粽。
6月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2016年粽子专项抽检情况的通告》,抽检粽子302批次,抽样检验项目合格296批次,不合格样品6批次,样品检验合格率为9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合格样品中,包括中华老字号“月盛斋”委托生产的粽子礼盒因被检出为商业无菌不达标而上黑榜。
此外,如果吃到了特别甜的粽子,也要当心是否使用了甜味剂。从食药监通报的情况来看,不合格的6批次样品中,还检出了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等。
不合格粽子名单曝光
被检出甜味剂,难道“甜粽”更加危险?
据了解,安赛蜜和糖精钠是常用的合成甜味剂,主要用于蜜饯等食品中,但不得用于粽子中。
但一些甜粽中也含有枣,枣也可以制成蜜饯类食品,这又该如何理解?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学院教授高彦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说,枣作为果脯的话,或者干枣类食品的话可以加符合标准的甜味剂。但是查出的问题粽子的甜味剂肯定不是枣的问题,而是在粽子本身添加了甜味剂,这是不允许的。
食药监总局认为,本次在粽子中检出安赛蜜和糖精钠说明相关生产企业可能为增加产品甜味,超范围使用了甜味剂。
那么,以肉粽等为代表的咸粽就更安全吗?5月31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显示,近期抽检发现1批次不合格粽子。据悉,这批不合格粽子来自白云区春秋超市,是4月20日由郑州明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750克一袋的嘉兴粽子(五香咸肉味),不合格项目主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
此外,食药监总局也通报表示,其查出了不合格6批次样品中,3批次粽子被检出商业无菌不达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其中包括两批次北京生产的粽子,分别为北京东单菜市场有限公司销售的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康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款粽子礼盒:粽福粽子以及佳香粽粽子礼盒,均被检出为商业无菌不达标。
对于商业无菌不达标的原因,食药监总局表示,说明相关生产经营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大肠杆菌超标不见得是肉里带来的,杀菌不彻底的粽子里就会含有大肠杆菌。”高彦祥表示。
不合格粽子名单:
农家粽、私房粽存安全隐患
记者注意到,端午将至,粽子的需求量增大,一些卖粽子的小摊贩也出现在路边,很多来自无安全保证的“黑粽子”作坊。
近期,地方也集中查处。据京华时报报道,6月1日至2日,北京市丰台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区公安部门在丰台区万柳园一出租大院内查抄粽子生产黑窝点3家,共查扣黑粽子1.7万个。
经查处发现,这些“黑粽子”无商标、无生产企业名称,主要销往附近的马路摊群市场。
除一些不良商贩看中路边卖粽子的“商机”外,还有一些也转战网络,打着“农家粽”、“私房粽”的旗号吸引消费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某网购网站上搜索“农家粽”发现,“农家乡土制作”、“妈妈手工包制”、“不含防腐剂”等成为宣传的说辞,大多每只2元左右。
但是其卫生状况与质量保证究竟如何?高彦祥表示,网购没有品牌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在网上买别人自己加工的粽子是没保证的,因为既没有生产日期,也不知加工工艺。”
食药监总局也发布了关于粽子的消费警示,表示要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并保存相应购物凭证,要看清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标识是否齐全;查看包装是否完整或真空包装是否漏气涨袋、散装粽子有没有变质;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打开的粽子常温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
对于真空包装类和速冻类粽子,食药监总局提醒,购买后按照标签所示方式保存,并按照标示食用方法加工食用。散装粽子注意适量买入,比较好是现吃现买,避免粽子变质。生熟粽子分开贮存,打开的粽子放在室温下不得超过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