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6 amdin
福建省多批次水产品检出禁药,涉及多家大型超市。在养殖、流通、销售环节,均存在违规用药和未及时检出的风险。抽样检测,那么,监管部门、超市、商家、养殖户是如何检测把关的?记者调查了解到,“市场自检”是目前保障水产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一些超市的“市场自检”往往又是滞后的,等待检测出问题,往往水产品已经进了市民的肚子。(3月25日《海峡都市报》)
福建当地超市出现的问题水产品引起了市民的关注,于是记者进行了调查。这一调查问题出来了,原来这些“进口食品”的检测渠道多是依靠“自我检测”的。怪不得问题食品总是能轻易的进入我们的肠道,看来都是“自我检测”惹的祸。
“自我检测”顾名思义,那就是自己监督自己。自己监督自己,恰恰是“检测结果”跑不赢市民肠道的主要问题。当养殖户“自我检测”后,那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当收购方“自我检测”后,那也一定是问题不大的;当销售方也“自我检测”后即使有问题,他们会说出来吗?当然,问题大的除外,因为他们也害怕闹出人命。问题是,如果不会一时半刻就中毒的情况,他们就不会宣布。
“自我检测”的管理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放纵,这等于让养殖户、收购方、销售方说自己的产品有问题。在这个“王婆卖瓜”的时代里,谁会承认自己的产品有问题?所以说“自我检测”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
正如记者的调查一样,在福建很多超市压根就没有购买检测设备,需要检测的时候是送到第三方机构检测的。这就需要时间和金钱,你说超市真的会把所有的产品都拿去检测吗?一方面,这会影响销售,产品放在那里却不能销售。一方面,这增加了经营成本。即使,一些超市有检测设备,可是由于检测需要时间,对于甲醛、双氧水、氯霉素、孔雀石绿、呋喃唑酮、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成分,需要三五天之后才能出来检测结果。于是一些超市就一边销售一边检测。结果是很尴尬的事情,查出了问题的时候,市民购买的问题水产品就已经下肚了,这个时候的检测结果还有啥意义呢?
让老百姓吃上健康的鱼虾,不能指望“自我检测”,这就如同是一个笑话。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对禁药的管理,既然是禁药为何能用到水产品的养殖上?这需要杜绝禁药流入养殖环节。一方面,需要由监管部门加大检测力度,该政府做的事情别推给他们自己去做。再一方面,要做到没经检测的水产品决不允许一边销售一边检测。
“检测结果”为何跑不赢市民的肠道?确保安全就别指望“自我检测”了。王婆岂会自己说自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