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6 amdin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屿 通讯员 孙麟 实习生 张文轩
17日腾讯向社会公布,截至2015年底,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经达到6.97亿。
微信用户的发展,为微商带来了商机,其中食品销售一项更是陡增。新的交易方式是否能给舌尖安全带来保障?消费者应如何保障自身权益?政府部门如何对“掌上食品店”实现有效监管?记者为此进行相关走访。
一盒麦片带来的食品安全困惑
在光谷某电子企业上班的刘小姐,喜欢到微信上买东西。可上周,一盒麦片让她对朋友圈子里的食品安全产生了疑问。
在朋友的推荐下,刘小姐买了宣称从日本代购的某品牌麦片。买回来后,她却在里面发现碎纸片。“这让我对麦片的来源有了怀疑。”刘小姐说。随后的维权过程更令刘小姐气愤:“我在微信上找商家理论,她只是一味敷衍。后来干脆就对我不理睬了。”
事后,刘小姐发现其他人也有类似经历。同事马小姐告诉她,去年她通过微信请人从澳大利亚代购过一罐牛奶,到货后她发现和从免税店购买的同款比起来,味道和口感都差了太多。由于退货无门,只好一扔了之。
几乎每一家微信美食店都有一大堆诱人的图片。“不少商品的图片是PS的,图片上的食品真假混杂,通过朋友圈里相互转发,忽悠熟人购买。一旦买到假货,商家百般抵赖,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谈起遭遇的无良商家时,武昌丁字桥的胡先生颇感无奈地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用概念忽悠、用感情绑架、用价格诱惑,是朋友圈里无良微商的惯用手段。这些卖家一般资料缺乏,买家只知道微信资料,商家是否具有经营资质也无从得知。并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买家既没有卖家手机号也找不到商家地址,维权渠道无从谈起。
微商食品不能放任自流
移动互联网是继PC互联网后的蓝海。从2014年发展至今,微商发展渐渐进入井喷期。“与其他产品比,零食食品价格亲民、日常消耗大、口碑推广度高,将成为未来微商领域的新热点。但快速发展的市场也带来了一些食品安全的隐患,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给予适当监管,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从事电子商务近十年的王先生说。
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当前全社会正在兴起一股创业热潮。微商现在的状态和当年刚步入上升期的淘宝类似,如果干预太多,不利于让创业者放开手脚,发展壮大。所以给予适当的空间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对此,销售自制蛋糕的微商魏女士认为,在当前环境下,行业的监管与自律的重要性渐渐凸显出来。“自制食品的制作环境和制作过程是不透明的。有些商家为营利,往往会购进劣质或者假冒的原料进行加工。这些人看起来赚钱了,但实际上在影响行业的口碑,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魏女士愤慨地说。“食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现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对于微商们是应该多给予一些帮助和扶持。但行业发展应该与群众的食品安全需求结合起来,尤其是对公众反应突出的零食、自制食品安全,更应加强自律,这才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基础。”省食药监局的相关监管人员说。该监管人员表示,虽然微商具有交易环节开放性和碎片化的特点,给监管追溯带来了难题。但未来食药监管部门将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强化监管,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用法规制度撑起食品安全之伞“诚信自律才是行业长久发展之道!”昨日,提到微商发展和食品安全,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王素清如是强调。
如何在微商领域撑起食品安全之伞?王素清认为比较关键的还是要靠政府监管和企业制度的完善。政府应该督促商家们某种实时监控模式,从而进行全程监管。而相关平台也要完善相关制度,对经营者产生一定约束力。通过引入食品风险分类的理念制定经营“负面清单”,将高风险品类食品列入清单内,并交给第三方平台一定的规范管理义务。“此外,相关部门也应探索在网络和微信平台上,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为公众送上一双识别伪劣食品的‘火眼金睛’。”王素清说。“对于新兴的网上食品交易形式,我省将重点在许可和追溯上下功夫,着力推行索票索证制度,确保食品在流通环节的全程可追溯。”谈及微商平台的食品安全监管时,省食药监局食品流通监管处处长安顺典说。
安顺典告诉记者,去年国家食药总局出台了《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对网络食品经营许可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我省随后也出台了实施办法。下一步,我省将研究出台相关措施,促进从业者规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