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品牌故事

李宁:一个不张扬但强大的自我

2013-06-23 admin

导读:2010年某月某日下午6点左右,我和47岁的李宁站在中央电视台外等出租车。这位李宁公司的创始人,身着浅色短袖衬衣、黑色长裤,个子不高,大概1.64米,

  2010年某月某日下午6点左右,我和47岁的李宁站在中央电视台外等出租车。

  这位李宁公司的创始人,身着浅色短袖衬衣、黑色长裤,个子不高,大概1.64米,两鬓头发已发白。当天,他和他的团队来到中央电视台录制《对话》节目。我也参加了节目录制,录制完后,大家一起走出演播室。接下来,李宁和李宁政府及公共事务总监张小岩要一起去参加下一个活动,他们准备打车去。我和他们顺路,征得同意后,我们一起打车。

  “您的车呢?”我问李宁。

  “借给阿姨了。”他口气轻松地答。“阿姨”大概是指保姆。

  “您经常打车吗?”我问。

  他回答:“多啊,我经常打车。”

  “您不怕被人认出来吗?”我替他担心。李宁曾经是全中国人所熟悉的“体操王子”,在2008年奥运会上点燃主火炬后,他“一飞冲天”的姿势深深印在国人心中,再怎么说,他也算位明星。

  “谁会认识我啊!”李宁的回答让人意外。

  其实,早在1984年,李宁便获得奥运会金牌,他一共获得过108块国际赛事的奖牌,成为国内体育界的英雄人物。他也曾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汉城奥运会的吊环比赛中,脚挂在了吊环上,为此失金的他被国内舆论谩骂,成为“罪人”,甚至连门也不敢出。此后,他退役,创建了体育用品品牌“李宁”,如今这一品牌在全国家喻户晓,2009年销售额已高达90余亿元人民币,并超过了阿迪达斯,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二名。

  但站在他身边时,所谓的“传奇”好像隐没在他的身体里。

  我和他一起站在路边等了二十来分钟的车,车还是没来。于是,我们又沿着马路走了几分钟,到梅地亚宾馆门口继续等。仲夏时节,有点热。我问张小岩,“你的车呢?”他说,因为一会要和李宁参加某个晚宴,要喝香槟,所以没开。张还说,他和李宁这样在北京打车不是第一次了。“某某公司(一家A股上市企业)的员工对我说,这事儿要换到他们董事长身上,员工都该被狠批了。”他补充。此时,李宁正站在旁边一栋建筑的阴影里躲太阳。

  实际上,节目录制后,李宁公司CEO张志勇、CFO方世伟等好几位高管们各自纷纷驾车离开,没有人刻意与李宁打招呼,或等他一同离开(尽管这些高管也要两三个月乃至更长时间才能见到李宁一次)。多年前,李宁就开始要求高管都直呼其名,尽管比较初有些刻意,但可见他在公司内部营造平等氛围的决心与态度,这种努力显然收到了成效。

  我们在宾馆门口站着又等了大概十多分钟,总算来了一辆出租车。

  执着与随性

  周五下午的6点多,正值北京的下班高峰期,比较堵,出租车慢慢地驶过西长安街。

  我和李宁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他偶尔看看手机里的邮件。

  车路过首都博物馆,我对李宁说:“去过吗?这家博物馆很不错的。”他说,“没有,要找机会来看看。”他接着问我,“是不是建好后前不久又在重修?”我不知道这事儿,只有自顾自地说,“这博物馆里空间可大了。”

  李宁的目的地是西单,在从梅地亚中心到西单的路上,有一半儿以上的时间我们都在闲聊诸如此类的话题。

  “这电话好用吗?”他问我,我拿的是一部诺基亚。“还不错,只不过是街机,人人都在用。”我说,然后给他说了说这智能机的好处。“你用的是什么啊?”我问。“喏,黑莓,”他挥了挥手机,然后主动说,“我们单位规定都用这款,统一收发邮件。”他大概想到了什么,自己微笑起来,说,“我这是‘被使用’。”

  李宁一直都有一种随意而轻松的态度。从两件大事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他对某些具体事情的“不执”。第一件是当年他退役后的工作选择,那是个“铁饭碗”时代,他放弃了运动员传统出路—回到原籍当体委副主任或当教练,而是到了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这样的小地方,跟着李经纬做生意,著名运动员退役从商的,在当时的中国他是第一个。第二件事要说到李宁公司的第一任CEO陈义红,陈是位霸气十足、富有决断力的帅才(他离开李宁公司之后另立山头,短短三四年中让自己经营的“KAPPA”风靡中国,并在香港上市),他在李宁公司担任职业经理人14年左右,李宁能做到放手、放心。自李宁公司2004年在香港上市之后,作为李宁公司的灵魂人物,李宁每年只在公司出现五六次;尽管他管理的是一家本土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却从未参加任何商业论坛。

  但李宁对某些事情,却有着近乎信仰的坚持。“我们当年多元化的机会很多,比如有地方政府邀请我们去做房地产。”面对各种诱惑,李宁公司在比较近20年所做的,是不断让自己成为专业的体育用品企业,此外行业,概无涉及。

  还有对体育的态度。作为在举国体制下培养出的运动员,李宁曾经将自己形容为“斗鸡”,由此可见体育对他造成的伤害,而更大的伤害是,在李宁1988年汉城奥运会落败后,曾经亲如一家的体委,却视他如“弃儿”。但他对体育运动本身,却有着从未磨灭的执着。他和好友蔡振华等一起成立了运动员教育基金会,为运动员提供教育培训。他套现自己的股票上亿元人民币,支持各种体育以及慈善事业。

  “你提倡的运动精神具体是什么内容啊?”我问李宁。

  “重点不是用语言(的表述),而是我要参与一些体育的推广活动,参与一些体育的培训,体育比较大的价值在于参与和体验。”李宁说,他的很多时间,都用于体育运动的推广上,比如和奥运明星一起为贫困山区捐献体育设施,让这些孩子们感到奥运冠军们的精神;比如开展“一起运动”乡村体育教师培训运动。

  谈到我在2008年写的那本李宁公司传记《冠军的心》,李宁笑了,“对啊,很多人都在看,误导别人,让人以为都这样,(但)这世界哪有那么美好啊!”

  “90后李宁”?

  成就一桩事业,当然不容易。李宁眼前就面临一桩“关卡”。

  6月30日,李宁公司宣布进行品牌重塑。这一变化在李宁公司内部被称为“新李宁”。“这是李宁公司非常重大的改变,”曾经将李宁公司的案例引入哈佛商学院课堂的中欧国际商学院王高教授评价说,“变化成功与否,决定了公司下一个十年的发展。”

  李宁的家在香港,他大多数时候呆在那里,他已经几乎两年没有出现在媒体视野中了。比较近,他愿意出现在公众面前,便是为了配合这次品牌重塑开展的需要,他今天甚至专门“被安排”参加很有影响力的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谈的正是“李宁”品牌重塑。

  这次改变,也是这家消费品企业为了顺应消费升级、90后市场变化的积极举措,这些变化看上去比以前更酷、更锐、更国际化。李宁公司还提出了新的广告语—“90后李宁”。但有消费者在《对话》节目录制现场担心地问李宁:你们要重点关注90后,那是不是把我们这些60后、70后的李宁牌比较忠实的消费者给忘记了?

  “我看到开心网上有个投票,题目是李宁的新标你喜欢与否,你猜结果怎么样?”我问他。

  李宁反问:“参加投票的人多吗?”

  “恩,很多,都有5万多投票了。”然后我告诉他,投票结果是,有将近80%的人表示自己不喜欢新标。

  “引起关注就好,现在的结果不是比较重要的。”李宁解释说,这次换标,已经引发人们的讨论与关注,那是应该重视的。

  而公司的这种变化,在《对话》节目中,被解读为“去李宁化”。

  “改变李宁当初一手选定的标徽,你们之前问过李宁吗?”主持人陈伟鸿在录制节目时问张志勇。“这还真没想到过,我们重点考虑整个品牌重塑如何能成功,具体用什么新的标识与口号。”张志勇回答说。

  实际上,李宁本人还有其它需要忙碌的事情。今年4月12日,香港一家绿色能源企业快意节能发布公告,以0.073港元/股的价格向李宁和他的哥哥李进发行26.69亿股优先股,共涉资4亿港元。5月31日,这些优先股被兑换为64.91亿股普通股;6月23日,李宁及其胞兄两人的账面盈利已达29.7亿港元。

  “你收购快意节能的事情获利丰厚,现在大家都在谈这事。”我跟他说。

  “如果是做投资,还有很多高回报的事情,这不是那么简单的投资的事情。”李宁说。实际上,一旦谈及工作,李宁的态度就很谨慎。

  “你是想做什么呢?”我继续问,他想了想回答:“这涉及到上市公司,我还是少侃点这个为好,证监会找我去谈话就不好了,我要对股东和公司负责任。”

  联想到李宁公司今年4月在环保方面的“大动作”:与日本纤维制造商帝人株式会社合作,使用环保的可循环面料Ecocircle,推出了全系列的环保服装系列,推出“李宁低碳概念”等一系列关注环保的实际动作,可以看出,李宁本人对于低碳概念的重点关注。

  出租车到达了李宁的目的地,他和张小岩一起下车。

  “师傅,您认出后面坐的那人了吗?”出租车司机是位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我问他。

  “没有,他是谁啊?”师傅说。

  “李宁,”我回答,师傅似乎没有反应,我又说:“奥运点火的你知道吗?”

  “哦,就是他啊!”师傅说,“看不出来啊,他比那两年见老了。”

  “你以前看过他参加比赛的电视吗?”我问。

  “看过!”师傅高兴地说,“他是体操王子!”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5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