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品牌故事

王群英:秸秆编就五彩梦

2013-06-22 admin

导读:在此次中国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大展上,来自河北大名县卫河乡的王群英作为中国草编技艺的传承人,向参观者展示了她精湛的草编技艺。她的草编艺术品独特
  在此次中国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大展上,来自河北大名县卫河乡的王群英作为中国草编技艺的传承人,向参观者展示了她精湛的草编技艺。她的草编艺术品独特新颖,斑斓多姿,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观赏者的驻足和观赏。
  王群英受到家庭的熏陶,自五岁起,就跟随母亲学习编制草编。洁白柔韧,闪烁着迷人光泽的天然农作物秸秆,深深地吸引了年幼的群英,她从一个小小的草帽辫开始编起,到各类小动物,继而又发展到国画、戏剧脸谱。她和草编的这一段不解之缘,在时间的流逝当中,逐渐融入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通过她对于绘画艺术的理解以及她独有的设计感,她发现,草编艺术同样也可以应用到服装领域当中。于是在1986年的广交会上,她第一次将一直流行在T型台上的丝绸时装换为散发着浓郁天然气息的草编服饰,10套男装,30套女装瞬间成为广交会上万众瞩目的焦点。她这一大胆的举动,使得草编这种传统艺术,在现代审美者的眼光中,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之后,她应邀参加2006年10月8日的河北省文化艺术展演的闭幕式演出。河北省“走市场”电视节目,也对王群英的草编艺术品做了专题介绍。
  尽管是精美珍贵的艺术品,但由于它的原料是天然农作物的秸秆,草编艺术在时代的发展当中,面临着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如种植品种发生了改变之后,秸秆的长度较之以前大为缩短;“秸秆还田”更加使得依靠秸秆发展的草编艺术遇到了瓶颈。但王群英仍旧微笑地注视着自己五彩斑斓的草编艺术品,乐观地说:“原材料我们可以通过让农民提前预留部分秸秆,来防止原料短缺的难题。虽然草编今后已不适合大批量地制作,但是我仍旧会进一步提高草编艺术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创新,让草编文化传承下去,带领一些农民依靠编制草编工艺品走上致富道路。”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