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品牌故事

红谷邓申伟:包行天下

2013-06-18 admin

导读:很遗憾,作为观察者的我们,无法回到20多年前,北京那个寒风凛凛的冬天,看着那个瘦弱的年轻人,如何弓着背佝着腰,扛起一张张偌大的层板,将其搬到车

  很遗憾,作为观察者的我们,无法回到20多年前,北京那个寒风凛凛的冬天,看着那个瘦弱的年轻人,如何弓着背佝着腰,扛起一张张偌大的层板,将其搬到车上搬进仓库,比较终累到上厕所都需要人扶着。

  我们错过的,是一部饱含汗与泪的个体奋斗史——17岁的邓申伟从社会的底层开始,不断挣扎却不断幻灭,不断幻灭又不断挣扎,就像一只没有脚的鸟,由南往北又由北到南,一直扑腾着翅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而心中从未放弃希望。

  这在当时,是上亿打工仔背井离乡的艰辛缩影。此后20多年,一无所有的窘迫和内心深处的渴望,激发出了比较彻底的力量,邓申伟的人生翻滚、蜕变、升腾,一连串跌宕起伏的商业悲喜剧就此上演。

  很庆幸,还能够在如今这个时代,找到这样一个类似于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般脚踏实地的奋斗故事。2002年,邓申伟创立红谷皮具品牌,仿佛一颗倔强的种子,艰难而真实地发芽生长——这是一种沉默却惊人的力量。

  10年间风起云涌。莫说青山多障碍,“农民企业家”的双脚行遍万里河山,其中的汗与泪都沉淀为一张张生动的照片,种子被灌溉成了大树。

  2012年初夏,40岁的邓申伟用他那辆豪华的宾利轿车,载着我们行驶在广州繁华的街头,参观红谷集团井井有条的工厂和崭新气派的大楼。这是他创立红谷皮具的第10年,企业年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在本土同行中无人能出其右。

  ——还有比这更草根、更真切、更励志的传奇故事吗?

红谷皮具董事长邓申伟

  生意是怎样炼成的

  传奇故事的开头,往往细微、草莽而艰辛。

  1989年北京的冬天寒风如刀,沉重的层板压得17岁的邓申伟直喘粗气,呼出的气体在寒冷的空气中立即变成了一段白雾。他很想念离别了半年的家乡,四川自贡富顺县城周边的一个小山村。

  邓申伟背井离乡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第一股创业潮,正带动了第一股打工潮。经济相对落后的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数以万计的四川打工仔如迁徙的候鸟一般,成群结队地奔赴“北上广”地区打工。17岁的邓申伟只是其中弱小的一只。

  和叔叔一起在北京市昌平区物资局当搬运工的他,每天上午9点搭着小货车赶往火车站,将层板一块一块地从火车皮上抬到小货车上,运回仓库后再一块一块地抬下来,扛到库房里堆叠整齐。一块大层板十几公斤重,一个人只能弓着背佝着腰再用双手反勾住才能背得动。每天,叔侄两人每人要背500张层板,每张工钱6分一天赚30元,但却要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三点,比较后累得整个人都散架了,连上厕所都蹲不下去。

  那些苦闷的夜晚,居无定所的叔侄俩躺在堆叠而起的层板上,仓库里弥漫着刺鼻的甲醛味。年轻的邓申伟总是眉头紧锁地望着天花板,脑海里反复激荡着一个问题:我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机会不期而至。由于干活卖力,邓申伟深得物资局木材公司尹书记的赏识。1993年,尹书记让邓申伟承包了一辆东风货车,主要承接木材公司的生意,从东北拉木料到北京。一年下来,邓申伟挣了20多万元。

  24岁,有了20多万现金,邓申伟一下子就飘了起来。听说四川老家有不少老板给五粮液供货、卖饲料发了财,他决定不再当货车司机,回老家收高粱倒卖给五粮液。为了绷足衣锦还乡的派头,他一口气买了一辆4万多元的北京吉普,一部1万多元的大哥大,还加一部传呼机挂在腰上。好笑的是,传呼机两三天没人呼,他就自己打电话呼自己,“这玩意儿还真能响!”

  邓申伟神气十足地回到老家收高粱,谁知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忽略了农民赊账问题,他的资金链很快就断掉了,把车卖了都补不了窟窿。一夜回到解放前,他欲哭无泪。

  一切只能从头开始。邓申伟不得不来到富顺县城打工。比较艰难的时候,他帮人开修路用的翻斗车,一周回不了家,累得只有趁堵车的时候睡觉。他的妻子则在车站摆个烟摊养家糊口。

  终于,靠着自己的积蓄和亲朋好友的支持,夫妇二人分别做起了出租车和皮具店的生意。两三年后,夫妇两人又有了三四十万元的积攒。而这个开在偏僻小城的皮具店,则为邓申伟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颗永不安分的心,即使曾经的失败,即使富足的生活。

  1998年邓申伟决定再赌一把,投资50万元开一家火锅店。辛苦多年家境才好转过来,现在突然要开从未涉足过的火锅店,亲朋好友们都觉得,他一定是疯了。

  邓申伟并没有头脑发热,经验教训使他变得越来越理性。前期,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择店址搞好装修,请来了重庆的火锅师傅,取名为“重庆鲜鳝鱼火锅城”。开业之前,他绞尽脑汁思考如何一炮而红。看到街对面正在练舞的老年秧歌队,他一下子来了灵感,请他们连续3天敲锣打鼓从东门走到西门,报酬是免费的火锅。

  与此同时,他机灵地找到刚刚进入富顺急于打开市场的华润蓝剑啤酒,以只卖他们的啤酒为条件,换来了开业前3天每天免费供应200件的优惠,足以支持“开业3天酒水免费”的酬宾活动。

  这些营销策略虽然如今已是屡见不鲜,但在当时仍是让小城人们眼前一亮,迅速使火锅店在当地窜红,40张桌子每晚几乎要翻4次台。仅3个月,他的火锅店就赚了50万元。

  第二年,在云南朋友的鼓动下,邓申伟将餐饮生意做到了昆明,同样大获成功。这颗倔强的种子在经历了比较原始的生意洗礼后,终于敲到了现代商业文明的大门。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5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