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品牌故事

才子品牌故事

2012-10-08 admin

导读:作为行业新秀,才子集团自2000年战略转型以来的市场表现,令整个中国服装业瞩目,当年提出进入中国男装领域第一方阵的战略口号,已不再是...

作为行业新秀,才子集团自2000年战略转型以来的市场表现,令整个中国服装业瞩目,当年提出“进入中国男装领域第一方阵”的战略口号,已不再是一个梦想,这种事实已在2006“才子腾飞年”实现。人们已经习惯将“才子”列入中国男装第一方阵,包括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郭振玺在内的各大权威人士及媒体对于才子男装的称谓更是 “服装界的黑马”,以此形容才子集团的迅猛发展。才子独特的发展模式在比较近几年逐步被许多专家列为营销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才子男装营销模式”,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才子人有什么样的反映,他们是如何在这样的舆论声中进行自我适应与持续发展?日前记者专门从北京赶往闽东南兴化湾,希望更进一步了解才子及其核心团队,以及这支团队的领军人物是如何运用其独特的核心谋略?

立春刚过,南方的天空阳光灿烂,让人有种沐浴南方和煦阳光的慵懒。步入位于闽东南兴化湾东海才子集团园区,笔者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这里正在举办“才子集团老员工表彰大会”,素闻才子集团拥有20余年历史,果然,此次表彰大会是对才子集团拥有杰出贡献的502名5年以上老员工进行逐个奖励,其中10年至14年老员工97名,15年以上老员工63名,据了解,这批老员工有许多是当年与才子集团董事长蔡宗美并肩作战,如今退居二线的元老级人物。想像叱咤商海20余年,如今才子腾飞,这些老员工依然坚守岗位,是怎样的企业魅力让这些人如此尽心尽业?似乎有一种情愫让我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持续2个小时的表彰大会结束,笔者见到了一直在台上忙于发言与颁奖的才子集团董事长蔡宗美先生,这位驰骋商海20余年的勇士依旧朝气、充满活力,打探方才得知40多岁,拥有这样强大的基业,对于一位不到50岁的男人来说实属不易。

话题从创业初期开始,从早期五金业务发家,到与北京大华衬衫厂联合生产天坛牌衬衫,并完成原始积累,再到90年代初期才子商标注册,蔡宗美先生讲述得轻描淡写,在外人看来,如此厚重的历史,对他而言却是如此的轻松,于是,笔者不免想更具体地挖掘鲜为人知的才子故事。

才子商标与企业战略转型

在被问及早期才子为什么只注册了英文“tries”时,蔡宗美先生直言不讳:“当时改革开放初期,洋品牌、洋文化大量进入中国,在当时中国人的思想里形成意识,只有外国的东西才是流行,洋文化对中国人影响太大,那个时候市场上外国品牌或者是有外国文化味道的东西都好卖,考虑到这点,当时只注册了英文,中文是后来才注册的,比较早注册的中文不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才子`,而是发财的`财`,因为那时候改革开放,大家都喜欢有财、发大财,万元户的概念就是当时兴起的,于是我们就取了`财子`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出来后,在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广东还出现许多仿冒`财子`的服装,说明当时`财子`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不过后来北京专家认为,`财子`局限性太强,经济专家研究万元户概念不会长久的成为热点,建议改名”。

蔡宗美先生在经过高人指点后,四处请教德高望重的前辈、文人墨客以及经济学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比较终认为“才子”更具有发展力,于是决定注册“才子”,然而好事多谋,中文“才子”已被香港一家服饰公司注册,考虑成熟后,蔡宗美组织一批专人形成谈判小组,连续几天说服,幸运的是,“才子”商标虽被注册,但还没有正式运用于品牌运作,比较终取得成功,并以10万元成功收购。谈及10万元商标转让费值不值得,蔡宗美会心一笑,在90年代初期10万元是非常高的一笔价码,但从现在看来,非常超值!

商标收购成功后,蔡宗美便开始着手品牌运作的全盘规划,并在90年代推出才子影视广告片“才子挥豪片”,画面是一名古代才子穿着秀才装,手中挥豪,铿锵有力地写下了“才子”,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极少见的服装广告片,才子一炮打响。

蔡宗美透露,随着广告片的推出,市场红火的同时,业内专家舆论却不一,有专家提出不能接受“才子”这一名称,认为才子不适应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环境,那个时候,整个市场都崇尚洋品牌,认为“才子”名称会阻碍市场发展,然而,更多的专家认为“才子”这名称在市场转型后将大有作为,根据经济学家的分析,一段时间后,中国人崇洋的心理会逐步改变,人们会回归崇尚中国传统文化。

由此,蔡宗美更加注重才子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迅速组建人马进行再次资金积累,以批发为经营模式,仅靠衬衫这一单品线便迅速打开福建全省的市场通路,截至90年代中期,才子衬衫在福建的市场占有率已属全省第一,所向无敌。

此后至90年代后期,蔡宗美更多方吸取意见和建议,规划着才子在更长远市场拓展力,“以生产为基础创建更强大的自有品牌”是当时蔡宗美先生的强大谋略,1997年才子耗资数千万元创建才子服装城,以此为转折,扩大生产能力,为下一步企业强大奠下极为可贵的战略基础。经过近5年的二次积累及战略准备,2000年,才子集团正式宣告转型。

从批发模式转型为特许经营模式,这种重大的战略转型,蔡宗美靠的是胆识和超强的魄力。谈及转型前期面临的问题,蔡宗美回忆过去,有一种历史自豪感,“当时矛盾很大,必须考虑很多问题:现有的库存问题,现有的经销商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批发与专卖区别很大,当时几乎所有的批发商都不能接受转型,意见很大,他们认为,当时经营才子批发做得非常好,发财了,一个是舍不得,另一方面是担心转型后市场还不成熟,前途不确定,风险大,认为目前批发已经做得很好了,没必要冒这个风险。于是我们就组织专家团,用一年多时间逐个培训,说服转型;另一方面,采用强制,要求必须转型,否则就撤消他们的经销权,比较后,全部转型。现在这些老的批发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许多都是数千万家财,事业越来越强大,有的都已经是亿万富翁了。”蔡宗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谈到转型初期的运营策略,蔡宗美回忆道,转型初期做了非常细致的市场调查,在定位问题上,根据当时市场容量估计,低端约10%,中端约占85%,高端5%,比较终才子选择了中端偏上,对于市场定位,蔡宗美认为:高端市场利益可观,但是有洋品牌占领,低端市场准入门槛太低,竞争激烈而且淘汰太快,中端市场虽然竞争大,但是有突破力。所以才子选择了中高端市场,界于中端与高端之间。

除市场定位匠心独到,在品牌推广上同样独到,考虑到当时市场经济刚开始,市场大刀阔斧,敢打就会响,于是第一代才子广告语“才子打天下”应运而生,同时聘请张丰毅作为形象代言人,随着市场经济日渐成熟,蔡宗美发现“打”太强硬,没有亲和力,于是广告语由原来的“打天下”改为“赢天下”,并以当时灸手可热的三国演义为背景题材进行广告片演绎,并提炼“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广告语,成为当年中国十佳广告语之一。对于为什么从“打天下”改为“赢天下”,蔡宗美的回答确实在理,“当时市场竞争更多的靠夺,硬夺市场,随着市场成熟,市场靠的是智取,包括当年企业转型也一样,人们从服饰保暖需求到美观,以及消费环境等精神需求,这是应消费者的需要而做的策略转变。”

才子策略转型还包括代言人的换代转型,首任形象代言人张丰毅较硬朗,银屏形象也是古代战将一类角色,选用梁朝伟是出于消费者接受度而定,人称演艺界才子的梁朝伟兼具才子气质及演艺才华,为人内敛,气质及形象代表才子消费群体中大多数人形象,由此,于2005年推出的“才子锦绣时尚水墨篇”,更受到了中高端消费者认可,因此,自启用梁朝伟以来,才子吸引了一大批品牌追随者,这是代言人选择的成功转型。

2002年至2004年,才子新正装掀起才子品牌营销崛起,2005年至2006年,才子不遣余力潜心研究品牌文化与产品文化的双重提升,“锦绣时尚”应运而生,实现2005年与2006年连续2年销售业绩翻一番,尤其2006年更实现销售“零库存”现象,这在业内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才子集团硬是把这种不可能可变为现实。蔡宗美透露,这得益于坚持走中国传统文化之路,以及切合时宜的人才构建。

“锦绣时尚”与用人哲学

自2000年战略转型到2007年,才子历经品牌转型初期的摸索,至转型中期的营销崛起,再到如今市场运作的日渐成熟,从“新正装”的震撼出击到“锦绣时尚”的风靡,蔡宗美先生坦言:“这离不开一支超强的实战团队”。

才子转型后,产品线的不断充实和拓展,过去产品是单一的衬衣,企业转型后逐步形成系列化,如今产品线涉及茄克、西服、毛衫、休闲裤、牛仔裤等等,产品线齐全,并一直探讨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2004年寻找定位,2005年找到新思路,并引进全新设计力量,就是现在的中国十佳设计师杨子。

在问及当时是遇到产品发展瓶颈才引进杨子,蔡宗美不这么认为,“当时市场上许多品牌都在走休闲路线,如果一直这样,市场同质化太严重,于是引进杨子,要求他提出产品差异化,并且要求原创,于是,杨子就不断进入市场,与专家勾通,提出将梅花运用到产品中。至于差异化到什么程度,当时想法很简单,与别人不一样,别人没有我们有”,但是,对于产品要求差异化到什么程度,蔡宗美当时心理并没有底,他全权的交给杨子了。当杨子全新方案提出时,令人意想的不到的事发生了,蔡宗美并不满意眼前的方案,蔡宗美根本无法接受,他认为梅花运用到男装感觉很不合适。但是考虑到市场的多元化现实,蔡宗美还是做了深入的市场调查,听取多方意见,许多专家预测市场前景看好,同时,杨子也一直说服产品全面推向市场,于是蔡宗美果断下令打出样衣。看到样衣,蔡宗美有信心了,果然以梅花为主题的才子产品系列市场表现出奇的好。

首批梅花产品从设计到产出用了3个月时间,前期投入非常大,第一批订货量便达到100万件,相当大的规模,后来市场表现不负重望销售翻一番。目前才子产品差异化已相当明显,才子品牌成功进入中国男装第一方阵行列,市场地位更加稳固,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蔡宗美的用人哲学,他认为,人才只要进了才子,便有了发挥自我的空间,才子20多年发展历史培养了许多人才,他们中很多人在行业中已经小有名气了,除了十佳设计师杨子,还有营销、物流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财务专家等等,他说,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了,就要信任他,人才需要被认可,需要成就感,需要价值实现,作为企业比较高领导,蔡宗美先生主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主抓企业大方向策略,主抓人才,以及资本运作。

对于蔡宗美的这套用人哲学,在才子集团二把手的运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过程颇具传奇色彩。周珺,才子集团执行总经理,2002年,加盟才子品牌,从联创三剑客成员之一起,便翻开了他成就辉煌事业的全新一页。早期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接手了才子男装的品牌托管任务,用一年时间完成才子品牌正式转型,成绩出色,但由于各种原因,从职业经理人到人力总监,周珺三进三出,在第三次进入才子后,被任命为才子集团执行总经理,行使执行总经理职责,由此,周珺加大才子企业体系的整顿步伐,从构建才子自有战略体系入手,发展软硬设施,先后开展一系列才子内部变革。对于这位三进三出才子的人才,蔡宗美先生表露,“我们做企业的人,心怀要宽,本质是好的人才,我们要积累,才子发展20多年,积累出来的就是一支强大的团队,周珺三进三出企业,每次有不同的原因,三进三出才子,正说明才子的强大吸引力及才子企业魅力”。目前才子集团总监级人物8名,年龄层次多在35岁左右,年轻,精力旺盛,而且很有实战经验。对于各个领域的项目,蔡宗美大多全权委办,全力塑造良好的企业环境留住人才。素闻早期才子许多蔡宗美的亲戚担任要职,为了适应现代市场及管理,蔡宗美果断委劝,把这批人分别安排在适当的位置负责适当的工作,以此吸引外界高级人才。目前在才子工作的中高层领导发展状况非常好,大多数高层领导在才子期间拥有了自己的私车,而且都是国际品牌车,蔡宗美笑言,“过段时间,估计得专门建个大车棚了…”

作为行业新秀,才子集团自2000年战略转型以来的市场表现,令整个中国服装业瞩目,当年提出“进入中国男装领域第一方阵”的战略口号,已不再是一个梦想,这种事实已在2006“才子腾飞年”实现。人们已经习惯将“才子”列入中国男装第一方阵,包括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郭振玺在内的各大权威人士及媒体对于才子男装的称谓更是 “服装界的黑马”,以此形容才子集团的迅猛发展。才子独特的发展模式在比较近几年逐步被许多专家列为营销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才子男装营销模式”,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才子人有什么样的反映,他们是如何在这样的舆论声中进行自我适应与持续发展?日前记者专门从北京赶往闽东南兴化湾,希望更进一步了解才子及其核心团队,以及这支团队的领军人物是如何运用其独特的核心谋略?

立春刚过,南方的天空阳光灿烂,让人有种沐浴南方和煦阳光的慵懒。步入位于闽东南兴化湾东海才子集团园区,笔者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这里正在举办“才子集团老员工表彰大会”,素闻才子集团拥有20余年历史,果然,此次表彰大会是对才子集团拥有杰出贡献的502名5年以上老员工进行逐个奖励,其中10年至14年老员工97名,15年以上老员工63名,据了解,这批老员工有许多是当年与才子集团董事长蔡宗美并肩作战,如今退居二线的元老级人物。想像叱咤商海20余年,如今才子腾飞,这些老员工依然坚守岗位,是怎样的企业魅力让这些人如此尽心尽业?似乎有一种情愫让我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持续2个小时的表彰大会结束,笔者见到了一直在台上忙于发言与颁奖的才子集团董事长蔡宗美先生,这位驰骋商海20余年的勇士依旧朝气、充满活力,打探方才得知40多岁,拥有这样强大的基业,对于一位不到50岁的男人来说实属不易。

话题从创业初期开始,从早期五金业务发家,到与北京大华衬衫厂联合生产天坛牌衬衫,并完成原始积累,再到90年代初期才子商标注册,蔡宗美先生讲述得轻描淡写,在外人看来,如此厚重的历史,对他而言却是如此的轻松,于是,笔者不免想更具体地挖掘鲜为人知的才子故事。

才子商标与企业战略转型

在被问及早期才子为什么只注册了英文“tries”时,蔡宗美先生直言不讳:“当时改革开放初期,洋品牌、洋文化大量进入中国,在当时中国人的思想里形成意识,只有外国的东西才是流行,洋文化对中国人影响太大,那个时候市场上外国品牌或者是有外国文化味道的东西都好卖,考虑到这点,当时只注册了英文,中文是后来才注册的,比较早注册的中文不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才子`,而是发财的`财`,因为那时候改革开放,大家都喜欢有财、发大财,万元户的概念就是当时兴起的,于是我们就取了`财子`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出来后,在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广东还出现许多仿冒`财子`的服装,说明当时`财子`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不过后来北京专家认为,`财子`局限性太强,经济专家研究万元户概念不会长久的成为热点,建议改名”。

蔡宗美先生在经过高人指点后,四处请教德高望重的前辈、文人墨客以及经济学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比较终认为“才子”更具有发展力,于是决定注册“才子”,然而好事多谋,中文“才子”已被香港一家服饰公司注册,考虑成熟后,蔡宗美组织一批专人形成谈判小组,连续几天说服,幸运的是,“才子”商标虽被注册,但还没有正式运用于品牌运作,比较终取得成功,并以10万元成功收购。谈及10万元商标转让费值不值得,蔡宗美会心一笑,在90年代初期10万元是非常高的一笔价码,但从现在看来,非常超值!

商标收购成功后,蔡宗美便开始着手品牌运作的全盘规划,并在90年代推出才子影视广告片“才子挥豪片”,画面是一名古代才子穿着秀才装,手中挥豪,铿锵有力地写下了“才子”,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极少见的服装广告片,才子一炮打响。

蔡宗美透露,随着广告片的推出,市场红火的同时,业内专家舆论却不一,有专家提出不能接受“才子”这一名称,认为才子不适应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环境,那个时候,整个市场都崇尚洋品牌,认为“才子”名称会阻碍市场发展,然而,更多的专家认为“才子”这名称在市场转型后将大有作为,根据经济学家的分析,一段时间后,中国人崇洋的心理会逐步改变,人们会回归崇尚中国传统文化。

由此,蔡宗美更加注重才子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迅速组建人马进行再次资金积累,以批发为经营模式,仅靠衬衫这一单品线便迅速打开福建全省的市场通路,截至90年代中期,才子衬衫在福建的市场占有率已属全省第一,所向无敌。

此后至90年代后期,蔡宗美更多方吸取意见和建议,规划着才子在更长远市场拓展力,“以生产为基础创建更强大的自有品牌”是当时蔡宗美先生的强大谋略,1997年才子耗资数千万元创建才子服装城,以此为转折,扩大生产能力,为下一步企业强大奠下极为可贵的战略基础。经过近5年的二次积累及战略准备,2000年,才子集团正式宣告转型。

从批发模式转型为特许经营模式,这种重大的战略转型,蔡宗美靠的是胆识和超强的魄力。谈及转型前期面临的问题,蔡宗美回忆过去,有一种历史自豪感,“当时矛盾很大,必须考虑很多问题:现有的库存问题,现有的经销商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批发与专卖区别很大,当时几乎所有的批发商都不能接受转型,意见很大,他们认为,当时经营才子批发做得非常好,发财了,一个是舍不得,另一方面是担心转型后市场还不成熟,前途不确定,风险大,认为目前批发已经做得很好了,没必要冒这个风险。于是我们就组织专家团,用一年多时间逐个培训,说服转型;另一方面,采用强制,要求必须转型,否则就撤消他们的经销权,比较后,全部转型。现在这些老的批发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许多都是数千万家财,事业越来越强大,有的都已经是亿万富翁了。”蔡宗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www.CHINapp.com 品牌网

谈到转型初期的运营策略,蔡宗美回忆道,转型初期做了非常细致的市场调查,在定位问题上,根据当时市场容量估计,低端约10%,中端约占85%,高端5%,比较终才子选择了中端偏上,对于市场定位,蔡宗美认为:高端市场利益可观,但是有洋品牌占领,低端市场准入门槛太低,竞争激烈而且淘汰太快,中端市场虽然竞争大,但是有突破力。所以才子选择了中高端市场,界于中端与高端之间。

除市场定位匠心独到,在品牌推广上同样独到,考虑到当时市场经济刚开始,市场大刀阔斧,敢打就会响,于是第一代才子广告语“才子打天下”应运而生,同时聘请张丰毅作为形象代言人,随着市场经济日渐成熟,蔡宗美发现“打”太强硬,没有亲和力,于是广告语由原来的“打天下”改为“赢天下”,并以当时灸手可热的三国演义为背景题材进行广告片演绎,并提炼“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广告语,成为当年中国十佳广告语之一。对于为什么从“打天下”改为“赢天下”,蔡宗美的回答确实在理,“当时市场竞争更多的靠夺,硬夺市场,随着市场成熟,市场靠的是智取,包括当年企业转型也一样,人们从服饰保暖需求到美观,以及消费环境等精神需求,这是应消费者的需要而做的策略转变。”

才子策略转型还包括代言人的换代转型,首任形象代言人张丰毅较硬朗,银屏形象也是古代战将一类角色,选用梁朝伟是出于消费者接受度而定,人称演艺界才子的梁朝伟兼具才子气质及演艺才华,为人内敛,气质及形象代表才子消费群体中大多数人形象,由此,于2005年推出的“才子锦绣时尚水墨篇”,更受到了中高端消费者认可,因此,自启用梁朝伟以来,才子吸引了一大批品牌追随者,这是代言人选择的成功转型。

2002年至2004年,才子新正装掀起才子品牌营销崛起,2005年至2006年,才子不遣余力潜心研究品牌文化与产品文化的双重提升,“锦绣时尚”应运而生,实现2005年与2006年连续2年销售业绩翻一番,尤其2006年更实现销售“零库存”现象,这在业内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才子集团硬是把这种不可能可变为现实。蔡宗美透露,这得益于坚持走中国传统文化之路,以及切合时宜的人才构建。

“锦绣时尚”与用人哲学

自2000年战略转型到2007年,才子历经品牌转型初期的摸索,至转型中期的营销崛起,再到如今市场运作的日渐成熟,从“新正装”的震撼出击到“锦绣时尚”的风靡,蔡宗美先生坦言:“这离不开一支超强的实战团队”。

才子转型后,产品线的不断充实和拓展,过去产品是单一的衬衣,企业转型后逐步形成系列化,如今产品线涉及茄克、西服、毛衫、休闲裤、牛仔裤等等,产品线齐全,并一直探讨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2004年寻找定位,2005年找到新思路,并引进全新设计力量,就是现在的中国十佳设计师杨子。

在问及当时是遇到产品发展瓶颈才引进杨子,蔡宗美不这么认为,“当时市场上许多品牌都在走休闲路线,如果一直这样,市场同质化太严重,于是引进杨子,要求他提出产品差异化,并且要求原创,于是,杨子就不断进入市场,与专家勾通,提出将梅花运用到产品中。至于差异化到什么程度,当时想法很简单,与别人不一样,别人没有我们有”,但是,对于产品要求差异化到什么程度,蔡宗美当时心理并没有底,他全权的交给杨子了。当杨子全新方案提出时,令人意想的不到的事发生了,蔡宗美并不满意眼前的方案,蔡宗美根本无法接受,他认为梅花运用到男装感觉很不合适。但是考虑到市场的多元化现实,蔡宗美还是做了深入的市场调查,听取多方意见,许多专家预测市场前景看好,同时,杨子也一直说服产品全面推向市场,于是蔡宗美果断下令打出样衣。看到样衣,蔡宗美有信心了,果然以梅花为主题的才子产品系列市场表现出奇的好。

首批梅花产品从设计到产出用了3个月时间,前期投入非常大,第一批订货量便达到100万件,相当大的规模,后来市场表现不负重望销售翻一番。目前才子产品差异化已相当明显,才子品牌成功进入中国男装第一方阵行列,市场地位更加稳固,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蔡宗美的用人哲学,他认为,人才只要进了才子,便有了发挥自我的空间,才子20多年发展历史培养了许多人才,他们中很多人在行业中已经小有名气了,除了十佳设计师杨子,还有营销、物流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财务专家等等,他说,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了,就要信任他,人才需要被认可,需要成就感,需要价值实现,作为企业比较高领导,蔡宗美先生主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主抓企业大方向策略,主抓人才,以及资本运作。

对于蔡宗美的这套用人哲学,在才子集团二把手的运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过程颇具传奇色彩。周珺,才子集团执行总经理,2002年,加盟才子品牌,从联创三剑客成员之一起,便翻开了他成就辉煌事业的全新一页。早期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接手了才子男装的品牌托管任务,用一年时间完成才子品牌正式转型,成绩出色,但由于各种原因,从职业经理人到人力总监,周珺三进三出,在第三次进入才子后,被任命为才子集团执行总经理,行使执行总经理职责,由此,周珺加大才子企业体系的整顿步伐,从构建才子自有战略体系入手,发展软硬设施,先后开展一系列才子内部变革。对于这位三进三出才子的人才,蔡宗美先生表露,“我们做企业的人,心怀要宽,本质是好的人才,我们要积累,才子发展20多年,积累出来的就是一支强大的团队,周珺三进三出企业,每次有不同的原因,三进三出才子,正说明才子的强大吸引力及才子企业魅力”。目前才子集团总监级人物8名,年龄层次多在35岁左右,年轻,精力旺盛,而且很有实战经验。对于各个领域的项目,蔡宗美大多全权委办,全力塑造良好的企业环境留住人才。素闻早期才子许多蔡宗美的亲戚担任要职,为了适应现代市场及管理,蔡宗美果断委劝,把这批人分别安排在适当的位置负责适当的工作,以此吸引外界高级人才。目前在才子工作的中高层领导发展状况非常好,大多数高层领导在才子期间拥有了自己的私车,而且都是国际品牌车,蔡宗美笑言,“过段时间,估计得专门建个大车棚了…”

来源 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