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0 admin
在推进纺织强国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集结号声中,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个中国化纤行业的领军企业以精睿的姿态、铿锵的步伐掀开了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10年来,在全球经济形势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吉林化纤集团秉承“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宗旨,学习创新、追求卓越,培育内生动力,比肩“国际一流”,走出了一条企业自创新、自驱动、自运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0年来,中国化纤工业经过战略调整,资本结构、产能产量、区域分布、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董事长王进军带领下,具有48年发展历史的吉林化纤,以创新为企业的灵魂,坚持“做企业不变的真理就是变”的信条,走出了一条以人才为支撑,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为导向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之路,牢牢掌握了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2011年,吉林化纤总资产达到78亿元,比2002年翻一番;实现工业总产值71.4亿元,销售收入67.1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255%和251%。10年间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15.5亿元。用10年时间,企业经济总量发展到了前40年的3.5倍,成为下辖2家上市公司、2家中外合资公司、4家域外公司等16家公司的国有大型化纤综合性企业集团,客户广布于国内20多个省(市)和亚洲、欧洲、美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布局上,竹纤维、碳纤维原丝、腈纶纤维规模跻身全国乃至全球前列,并被确定为全国的“保健功能纺织品原料基地”。
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10年前,中国化纤工业正处于新旧体制激烈碰撞,资本结构、管理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吉林化纤充分运用国企发展新法则,使一个基础坚实但观念陈旧、包袱沉重、人员冗余的老国企平稳走过这一阶段,并实现了“再造一个吉林化纤”的目标。
深化改革,焕发活力。吉林化纤从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入手,构建集团公司发展模式,首先剥离托管非经营性资产2.1亿元。随后,迅速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绩效考核、以效定薪机制改革,推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融合,提升装备水平,提高劳动效率,对标国际,优化资源,开展一岗多能培训,实施扁平管理,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企共赢的和谐局面。
10年来,以员工卓越的学习力优化岗位配置4000余个,一岗多能员工达到95%以上,在员工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新入编子公司增加1倍,产值增长了近2.5倍,并通过发展实现了员工就业与企业改革的良性互动。
管理创新支撑持续发展
在内部管理上,吉林化纤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提升企业集团化管控水平。公司自行设计安装了以光纤为骨干的大型局域网,与驻外公司搭建了虚拟专用网。以五省相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依托,以业务流为纽带,以权责清晰、丝丝入扣的管控制度为核心,全面运行供、产、销、人、财、物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管理与控制、资源与信息的整合及联动,形成了集团公司数据管理中心统一控制下的管控一体化、程序化、规范化,杜绝了越权审批、权责分离现象,使企业在战略决策和运营上更加精细、科学、高效。同时,吉林化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传统产业,两化融合成绩斐然,实现了供产销控制、生产在线监测自动化和高效率,为对标国际先进企业,配置人力资源创造了条件。
在营销创新上,吉林化纤积极创建营销品牌,组建天竹纤维产业联盟,整合资源,携手开发下游市场,控制了全国80%的竹纤维市场份额,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比较大的竹纤维生产基地。目前,天竹联盟成员已由比较初的24家发展到97家,在全国建有天竹健康生活馆直营店、连锁店1000余家,吉林化纤因此荣获首届“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
技术创新掌握市场主动
引进创新,尽快与国际接轨。“品牌制胜,诚信兴企”是吉林化纤的经营准则。吉林化纤不但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殷实品质规避同质化的价格竞争。同时,对标国际,高水准扩张,与国际著名的意大利蒙特公司由技术合作走向合资合作,以全国市场30%的腈纶产能成为全国比较大、全球第二的腈纶生产基地。而后,凭借管理和品牌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德国恩卡公司第一个技术输出合作伙伴,将其在全球拥有的高延伸连续纺长丝专有技术移植到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