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6 admin
被罗格先生称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大幕落下,借观奥运赛事之机舒缓了十六天心情的泉州民营企业家们,又回到了“焦虑坚守”的艰难日子中。
陈琼玲女士是泉州市区一家颇有名气的包袋生产企业的老板,这家获得当地政府“重合同、守信用”和纳税A级的企业,今年以来也遭遇了全国性的出口生产企业的空前困难。
“说老实话,企业已连续几个月处于微亏状态,而九月份的生产订单,尚不足生产能力的一半。”陈女士私下对记者说,她的这种情况在当地的包袋生产企业中,还被称为“情况较好”的,可见该行业处境之艰难。
据不完全统计,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的泉州共有三点六万家民营企业,且大部分为纺织服装、鞋帽、食品、建材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向型经济在该市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在全局性的出口困难中,泉州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是自办厂以来比较为困难的一年,其困难程度超过一九九七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期,而那个时候,物价并没有上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中国鞋都”福建晋江做出口加工厂的施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泉州市长朱明先生也坦承,“泉州经济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多重困难和问题”。据行业协会初步估计,今年该市纺织服装业受影响约百分之十至十二,制鞋业受影响约百分之二十,石材业中的大理石加工业受影响达百分之五十左右。
虽然此间各级政府在出口、融资等等方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该市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虽然企业家们也发挥了敢于应对、善于应变的特色和个性,采取了诸如拓展国内市场和国际新兴市场,采用分期报价、人民币结算等办法规避汇率风险,进口先进设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加快创新步伐、部分消化上涨的生产成本等等有效措施,但相对于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而言,能自如有效应对如此困难的,毕竟还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处于微利、保本、微亏的状况。
“没办法,只能坚守”。“几百上千的工人长期跟着你,就像从小养大的子女一样,哪能看着他们一夜之间没了饭碗,所以,即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只有选择坚持。”晋江振兴鞋业公司的老板道出了心里话。
而由坚守带来的焦虑情绪已然显现。“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尚看不到有好转的迹象。”陈女士说,她的欧美客户并不是没有订单,而是自己无法接他们的订单,“去年以来,生产成本上涨了百分之二十几,而客户订单的价格还是两年前的水平”。
晋江进出口公司的张经理也证实了此种景况:她的一个意大利客户带了一百多张订单来到晋江,“艰难谈判了几天,因为价钱问题没能谈成一张订单,客户只好遗憾转向其它国家下单”。
俗话说,亏本生意没人做。但走进泉州中小民营企业,记者发现了很多泉州老板,因为本土的原因,也因为责任感,确实在做着亏本生意,解决着近两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他们在焦虑坚守中展现了闽南人特有的韧性,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