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2 admin
2009年,全市22192家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企业总产值1787亿元,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江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新一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
日前,市社科联、市经信局、市经济学会联合举办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专题论文征集活动,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9篇、三等奖23篇,本报特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陆续发表,今日推出“江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探析”篇,敬请垂注。
优势
产业集群通过集群内大量的同行业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发展高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协作网络,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因而有着持久的生命力,是克服中小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劣势的有效途径,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战略选择。
近年来,江门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化倾向明显,已初步形成了摩托车及零部件业、五金不锈钢制品业、纺织服装业、水暖卫浴业、制鞋业、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拆船及钢铁业等产业集群。目前,江门已拥有1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4个省级产业基地和4个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已创建省市级专业镇21个,其中14个省级专业镇(区),共创建14个省级和7个市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省级专业镇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在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按照分工协作要求,建立了或松散、或紧密的联合协作关系,形成了众多“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如纺织化纤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一条从聚合到纺丝、织造、染整、印花、服装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纺织化纤生产及相关企业1500多家,拥有锦帆牌锦纶丝等6个省名牌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摩托车产业集群内拥有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16家,以及制造发动机、车架、减震器、车座、塑料件、轮毂等30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产业配套较完善,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9.7亿元,工业增加值56.91亿元,整车产量414.16万辆,占全省产量的一半。
障碍
A、集群成长的环境有待改善
江门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以内源式增长方式为主,主要来源于农村,由于起点低、基础差等原因,产业发展具有低度化的特征。集群主要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鞋业、不锈钢器具等,这些产业集群内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人才匮乏、产品档次低、效益低、自有技术和资金薄弱、管理粗放,许多还是家庭式企业,缺乏政策、资金、人才以及公共环境的支持。显然,这样的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
B、企业集聚机制有待提升
虽然江门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但是不少产业集群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群内企业之间关联性不大,纵向分工程度不高,尤其缺乏配套的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主导产品集中于产业链某个阶段。
网络性是集群组织的基本特征。而江门产业集群缺乏一系列支持性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支撑,难以形成集群网络。这样,不仅分工得不到细化,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C、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在许多产品上,江门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生产基地,但技术水平较低,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江门市集群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很多企业是通过模仿引进的,自主研发的企业不多,有些企业甚至没有核心技术。
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与科研院所结合的意识不强,缺乏创新发展的主动权,低端产品居多,产品科技含量低,受制于人,抗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集群,一方面,由于缺乏技术,主要以贴牌生产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另一方面,由于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D、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江门产业集群内部“软”环境建设明显不足,缺乏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支撑,制约了集群的发展,加大了集群的运作成本,降低了集群的运作效率。没有完善的金融机构、民间风险投资机构,企业就会面临融资困难;没有会计、律师事务所,集群内部的市场难以规范;没有中间商,集群的生产和销售会受到制约;没有人才市场,群内企业将受人才瓶颈制约;没有科技中介服务,集群内中小企业难以进行技术创新等。所以,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将难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