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1 admin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服装企业的老总们却纷纷表示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不大,这些企业是真的“不差钱”还是在死扛
2008年上半年,受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我国服装产业增速放缓。2008年下半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海外市场疲软,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出口加工型服装企业大批倒闭。中国服装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009年3月26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国内外众多服装企业前来参展。《新财经》采访了数家中国服装企业,并选取了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重点报道。其中,七匹狼和太平鸟是自主品牌中时尚男装和女装的代表,波司登是羽绒服行业的老大,汉帛则是内地比较大的女装代工企业。透过它们的声音,我们对中国本土服装企业整体生存状态有了更深的了解。
太平鸟:六年内营收要上100亿
太平鸟集团创立于1989年,从代工业务起家,公司于1995年创立太平鸟品牌,开始开拓国内市场,主攻时尚女装。董事长张江平今年刚刚42岁,是业内有名的“时尚达人”。面对金融危机,张江平豪情不减,“太平鸟要在国内市场和Zara(中文名萨拉,西班牙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争个高下!”
张江平坦言:“现在国际形势非常惨,2009年1、2月份,公司的国际代工业务下降了约30%,接下去,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他认为,应对危机的比较好办法,就是做好国内市场。“十年前,我们从加工起家,那是原始积累阶段,如果不改变,早就在危机中倒下了。企业没有生存空间,国家也不会送钱给我们。”从1995年开始的转型让太平鸟在这一轮危机中免遭致命的冲击。
这一轮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给太平鸟带来了麻烦,但也带来了机会。“不少之前做国际业务的代工企业现在都接不上订单,要求为太平鸟做加工业务,价格比2007年低得多。此外,还有一批店铺做不下去了,我们可以低价引进。以后可能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张江平说。
他透露,太平鸟将从两个方面布局2009年,一是提高研发能力,二是整合供应链。他说:“就服装行业来说,一家优秀的企业一定要具备两种能力,其一是研发能力,要保证一年推出几千种新款。其次,是供应链的整合能力,要选择比较优秀的供应商和经销商,花比较少的成本、比较短的时间,让一件衣服从生产环节流到销售终端。”
“不管外面环境怎么变,我们只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张江平说。
2009年初,太平鸟下调了服装的零售价格。这一策略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对此,张江平说,“通过整合供应链,成本降低了,因此,整体利润不会减少。”
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张江平底气十足,他表示,太平鸟的目标是西班牙知名服装品牌Zara。“优秀的企业都是一样的,Zara无非是研发能力强、供应链强而已。Zara发展了几十年,现在一年可以推出1.2万个新款。我们才发展十年,现在每年推出4000多个新款,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10%。在中国市场,我认为我们有实力与Zara竞争。”
2008年,太平鸟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在全国拥有1500家店铺。2009年,太平鸟计划新增400家店铺。前两个月,已新增100家,营业收入计划比2008年增长40%。浙江有很多服装企业,然而,没有一家女装企业做到太平鸟这个规模。
张江平坦言,把企业继续做大,有很多困难。“做一件衣服很简单,但是,做几千万件衣服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还要通过很多程序,把衣服卖给消费者。整合供应链,难度很大。企业小的时候,人员少,好管理;现在拥有上千名员工,管理也是难题。”张江平指出,目前比较大的困难,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企业越大越难管理。去外企挖人,文化有冲突,很难适应,只能靠自己慢慢培养。而这,既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时间。”
培养人才、研发产品、新开店铺、整合供应链,等等;都需要资金投入,太平鸟并非上市公司,钱从哪里来?对于资金问题,张江平说太平鸟不差钱,新增店铺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加盟代理商。太平鸟的直营店不多,“我的资本实力有限,没必要都搞直营。”张江平认为,上市只是一个手段,如果上市能够提升太平鸟的影响力,使企业的管理更规范,他愿意让企业上市。“上市不应该纯粹为了圈钱。如果我想把‘女儿’嫁出去,那是我希望‘女儿’过得更好。”
展望未来,张江平认为,在五至十年内,中国服装业会出现年营收百亿元以上的大企业。“营业收入100亿不是非常遥远的事情,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我希望太平鸟在六年时间里达到这个规模。”
七匹狼:借机淘汰劣质经销商
“金融危机对我们会有些影响,主要是增长速度变慢了。”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对《新财经》记者表示。他同时认为,金融危机更是一个机会。2009年,他打算花大力气整合供应链,进一步夯实企业实力。
去年下半年,有消息传出,七匹狼的供应链出了问题。2008年10月,有媒体报道在七匹狼2009年春夏服装订货会上,订货额大幅缩水。
据悉,七匹狼规定,经销商要预缴年订货总额30%的货款。金融危机爆发后,经销商的资金压力骤然加大,纷纷减少订货量。
对此,周少雄似乎并不感到可惜:“如果经销商没有实力,就该走人。”“2008年以前,要换掉一个经销商,他会跟你拼命。”周少雄表示,借金融危机“东风”,七匹狼计划在销售渠道上做一些调整,甄别经销商的优劣,对达不到要求的经销商,立刻取消资格,再引进一些更优秀的经销商。
周少雄说:“七匹狼不缺钱,经销商预付款下降不是问题。2007年增发募集的5.85亿元资金,还有相当一部分未动用。”
尽管七匹狼的单店订货量有所下降,但公司不断开新店,因此,营业额仍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16亿元到2007年的8.76亿元,七匹狼的营业额直线上升,资产负债率在同行业中比较低。2008年,公司前三季度销售收入11.41亿元,同比增长117.54%;实现营业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15.52%,远远领先于雅戈尔、报喜鸟、杉杉等同行。
东方证券分析师施红梅认为,尽管七匹狼的盈利增长较为强劲,压力也不可小视。2008年第三季度末,七匹狼增加了对经销商的信用额度,并对经销商在渠道、预借费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因此,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减少。2008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大幅增长,但净现金同比下降了93.86%,主要原因在于货款回收速度较慢。
事实上,七匹狼对经销商的政策在2008年第三季度已经有所松动,个别长期合作的经销商可预付25%的货款。
从2005年到2007年,七匹狼的营业收入增长迅速,同时,渠道扩张的速度也令人咋舌。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显现。即使七匹狼如周少雄所言“不缺钱”,在前几年大肆扩张之后,公司的产品开发能力、供应链反应速度等能否跟上,仍有待市场考验。
波司登:“平民品牌”的困惑
2008年10月11日,波司登香港上市一周年之际,股票却跌破1港元。截至2008年10月13日,波司登已多次回购股票,多达43次,回购3亿多股,占总股本的近4%。对此,波司登表示:“董事会领导回购是显示领导层的信心。”
2009年2月,波司登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截至2009年3月底,年度净利润与上一年相比将有较大下降。波司登对此的解释是,全球经济衰退,内地羽绒服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在2008年10月至今年2月的销售旺季,公司营业额下降。行业分析师认为,波司登产品单一,只有羽绒服有竞争力,受季节影响很大,风险也随之放大。其次,全世界1/3的羽绒服产自波司登,但波司登羽绒服属于薄利多销的产品,品牌附加值低,利润一直不高。
面对外界的质疑,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仍然表示,在金融危机下,波司登的利润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公司的收入总量不会下降。”
谈及2009年的布局,高德康说:“我们要打波司登品牌。”
一直以来,为了打品牌,波司登没少投入,聘请张曼玉、张娜拉等明星做代言人。从2007年开始,波司登旗下三大品牌——波司登、康博、雪中飞经常在《新闻联播》后7.5秒广告和《天气预报》特约广告中亮相,这是央视比较贵的广告时段。波司登热衷在央视黄金广告时段投放广告,高德康明确表示,2009年不会减少投放量,“羽绒服的季节性比较强,市场来得快、去得也快,肯定要集中做广告。中央台的广告效果是一般媒体无法比的,即使很贵也值得。”
在羽绒服生产领域,波司登知名度很高,但在不少消费者眼里,其产品的档次却越来越低。在一线城市的不少高档商场,看不到波司登的专柜,但在商场特设的打折区域,却时常能看见波司登打折促销。而在二、三线城市,波司登设有大量的专卖店。波司登称,其产品定位是,以合理的价格实现奢侈品的平民化,不重复拥挤的“贵族”路线,抓住被忽视的、众多的平民消费群体。如今,波司登“平民品牌”的形象已经挥之不去,距离高端品牌越来越远。
“平民路线”让波司登赢得了大批中低端消费者,但显然,走低端路线并不是高德康所乐意的。他说,2009年的主要目标就是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素质。“第一,做好直营专卖店,控制市场。第二,统一规划。波司登却有很多系列产品,要区分一、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在不同的市场,投放不同的产品。老产品以二、三线城市为主,时尚新品则主要针对大城市,旗舰店可以涵盖全部系列。”
为了提升品牌形象,波司登还拓展了其产品线,开始做男装、女装和休闲装。2008年9月,波司登推出了首个休闲服系列,并计划到2009年3月底,新开50家零售店。
波司登旨在通过上述举措实现品牌升级,将波司登转变为一个时尚品牌。但这很难,毕竟转型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
汉帛:比较大的服装代工企业如何突围
浙江汉帛服饰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两块:一是代理,包括国外品牌在内地的销售以及国内品牌的海外销售。二是代工,这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代工业务的收入占到公司销售收入的70%以上。旗下的汉帛(中国)有限公司是内地比较大的女装加工企业。
在服装领域,金融危机对代工企业的冲击比较大,江浙一带大批代工企业倒闭。汉帛的现状如何?“我们的规模大,和Zara,H&M等国际著名品牌长期合作,订单已经排到今年下半年了。” 浙江汉帛的市场总监宋江涛对记者说。
宋江涛认为,应对危机,比较重要的是转型,要发展自主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考虑转型,仅仅依靠代工业务,企业的路会越走越窄。”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批国际服装厂商到中国寻找成本低廉的加工企业。2001年,珠三角一带服装加工业比较先发展起来,但江浙地区很快就迎头赶上。由于代工企业不断集中,地价、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代工价格却越来越低,代工利润大幅下降。从2003年起,不少企业开始向江浙地区迁移,比如浙江的萧山和江苏的常熟等。
宋江涛说:“那时候,浙江的地价、人工和原材料比较便宜,我们的利润非常好。而且,汉帛规模大,所以,企业活得很好。”
尽管“企业活得很好”,但汉帛意识到一个问题:广东成本高了,不少企业迁到浙江;很快,浙江的成本也会高起来。企业可以再往中西部地区迁,中西部地区成本也高起来,企业还能迁到哪里呢?“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决定发展自己的品牌。”
从代工企业到品牌企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加工企业和品牌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不一样。加工企业只负责生产,追求的是质量和流程,流程强调严格的计划性,保质保量按时交货。优秀的加工企业,需要严谨的流程、精良的设备以及熟练的工人,仅此而已。但是,做自主品牌要复杂得多,生产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把握市场动向比较为关键,包括流行款式以及产品推出时间。掌握不好销售的比较佳时机,投入重金开发生产的产品就有可能一文不值。
宋江涛说:“我们原来只是接单,完成生产就可以,不需要研发,不需要开拓市场,现在,这两点是比较重要的。”研发与开拓市场能力是代工企业比较不擅长的,这两面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代工企业转型的成败。
在本届服装博览会上,汉帛有5个自主品牌参展。目前,汉帛的主营业务仍是代工,自主品牌的培育还不成熟。宋江涛说,比较大的困难是人才问题,研发、供应链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但是,困难和阻力再大,我们也要做品牌。”
记者观察
不差钱,差什么
金融危机了,消费市场疲软了,用马克华菲公司总经理杨坤田的话说,“过去消费者一买买一堆,现在,他们只买一件。”但从本届服装博览会上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我国服装产业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前来参展的企业老总们个个面带微笑,信心满满,纷纷表示:“金融危机对我们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我们不缺钱”、“利润不会下降”、“不会降薪、裁员”、“危机是一个机会,我们会有更大的发展”……
老总们说的是真话,还是有所粉饰?我们暂不得知,唯有等待市场给出比较终答案。我们希望他们都实事求是,希望在这轮金融危机中,能崛起一批中国服装品牌。
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一个享誉世界的服装品牌,自主品牌仍在“蹒跚学步”。英国的爱马仕、法国的香奈儿这样的贵族品牌都有上百年的积淀,西班牙的Zara和瑞典的H&M,也是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才有今天的地位。
纵观中国的服装企业,不少品牌虽也做得有声有色,但他们距离国际品牌的目标还很远。“不差钱”的中国服装企业,还差什么?
七匹狼、太平鸟等,才走过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处于高速成长期,有待进一步锻造研发设计能力;谜底、马克华菲等企业,成立仅十年时间,凭借特色产品、差异化战略刚刚在市场上立足,它们对行业还了解不深,企业管理更是空白;即使像春竹这样的拥有五十年历史老品牌,虽然在全国有稳定的消费群,但创新不足,与时代脱节已严重制约了其发展;诸如羽绒服老大波司登这样单一性的服装品牌,由于产品单一,风险较大,则面临从产品到品牌的生存危机。细数中国服装企业的老底,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服装企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金融危机有关系,却也没有必然联系。即使没有金融危机,这些问题依然存在。金融危机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让问题尽早暴露。企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切不可因为突然到来的金融危机而乱了阵脚,应按着既定的节奏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中国制造”应再定义
做自主品牌不是代工企业的出路,所有的代工企业都转型做自主品牌也不现实。加工企业也可以做成品牌,在代工企业中独树一帜
金融危机下,欧美市场消费严重下滑,欧美主要国家的服装行业都受到了强烈冲击。与此同时,中国服装企业也发生了变化,有一些企业倒闭了,一些代工企业悄悄做起了自有品牌,一些经营外销的企业做起了内销。有人说,这些转变是被金融危机逼出来的。
中国是一个成长中的新兴市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服装行业的基本面到底怎么样?对于中国服装企业而言,面对的“危”与“机”是什么?
90%以上的服装企业遭遇困境
“今年服装博览会的规模比去年小了百分之十几,参展商数量也减少了百分之十几。这很正常。”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大鹏对《新财经》记者说。事实上,世界各地的服装展都因金融危机而严重缩水,欧美发达国家受影响更为严重。2009米兰时装周取消了10场秀,巴黎高级时装周从往年的4天减为3天,参展企业数量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服装业的增长明显放缓。2008年1~11月份,企业亏损面达22.7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2008年全年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率为4.2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7%。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服装加工产能迅速扩大,“中国制造”的服装遍布世界,对外部市场依赖十分严重。陈大鹏说,在纺织服装行业,95%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如今,“这90%多的中小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是订单不足。早在2008年初,在服装企业集中的长三角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就时常接到工人的投诉电话:“老板跑了,我们的工资还没发!”没有了订单,很多以国际代工业务为主的企业倒闭。有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10月,在有着“衣被天下”之誉的江苏常熟,35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中,1/3亏损,有2500家企业开工不足,数万名工人面临失业。陈大鹏表示,全国至少有10%~20%的企业因为没有订单而倒闭。“现在,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开工不足的代工企业找客户,也为品牌企业找优质优价的加工厂。这次服装服饰博览会就是一个平台,对双方都有好处。”
其次,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恶劣。陈大鹏坦言:“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有关部门认为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很重要,银行也把纺织服装企业列为慎贷行业,因此,中小型服装企业融资很困难。很多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贷不到钱,只好采取一些得不到保障的方式去寻求贷款。”
今年初,纺织行业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举措是对这个行业比较大的鼓舞。但截至目前,《纺织业振兴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对此,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高燕表示:“企业能否走出危机,关键还得靠自己,企业的兴衰还要看老板。”
陈大鹏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对纺织服装行业的扶持力度,提供好相关服务。比如信息服务,中国服装产业呈集群形态,几百家同类型企业聚集在一个区域内,如果信息及时,就可以减少浪费和产能过剩。纺织企业污水处理同样是个问题,他建议通过政府的组织,将印染厂的污水集中处理。此外,政府还可以对企业的人才培训给予补贴,法国、意大利的政府都有这样的补贴。“国家在战略上重视,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才有信心,希望国家能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
代工也可以做出品牌
融资难、人才难找、信息不畅……相比这些,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企业拿不到订单才是比较要命的问题。不少人提出,危机当下,中国服装企业必须转型,从代工企业转变为品牌企业,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品牌”。对此,陈大鹏持不同观点:“企业不一定都要转型做品牌,我不完全同意。”
陈大鹏认为,一个纯代工企业转型做品牌并不容易,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不具备转型的实力。打造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时间,需要资金,需要经验。“比较重要的是,开拓市场对企业家的眼光、视野有更高的要求。”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赖世平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中国企业运作品牌的实力仍很欠缺。他说:中国是丝绸、羊绒生产大国,目前,意大利与中国合作的主要模式,仍是意大利从中国购买原材料,在意大利加工,再将成品卖到中国市场。尽管中国每年向意大利出口原材料,出口额高达几十亿欧元,但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策略仍很匮乏。本土品牌的原创性不够,设计师的时尚感觉和设计水平与欧洲、美国设计师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意大利没有一家必胜客,因为意大利是匹萨的故乡,‘克隆’的产品没人买。服装也是如此。”
陈大鹏提出,对出口型企业而言,眼下比较实际的做法是两条腿走路,能够做国际业务继续做,积累更厚的资本,同时开始开拓国内市场。到底是给品牌企业做配套加工,还是一定要做品牌,企业需要作冷静的判断。“一个加工企业也可以做成品牌,意大利很多服装品牌很牛,其实它就是一个加工品牌,爷爷做、父亲做、儿子继续做,在代工企业中独树一帜。‘意大利制造’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中国制造’也可以这样。”
“我反对一谈服装企业的生存之道,就说要做自己的品牌,要搞自主创新。”在陈大鹏看来,任何产业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切断历史。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产业关乎上亿人的生计。“都说淘汰落后产能,谁来解决就业问题和民生问题?中国服装行业的产能这么大,必须加入世界分工才能消化。”
陈大鹏强调,如今海外市场受阻,应该尽快发展国内的代工市场。在广东东莞的大朗镇,有几千家毛衫企业,加工的毛衫50%出口海外,金融危机发生后出口受阻,不少企业受到影响。在这次的展会上,中国服装协会推荐了大朗镇的一批企业,和中国自主品牌签下了订单。很多中国本土服装企业也借鉴国外的模式,不再更多地投资加工环节,将重点放在研发和市场两个环节。比如美特斯·邦威,没有自己的加工厂,将加工业务外包给几十家加工厂。真维斯在中国市场有2000个专卖店,每年销售6000万件服装。十年前,90%的产品是自己的企业加工,现在70%的产品都是外包加工。
“中国的加工厂今非昔比了,加工服务已经是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的概念,不再是简单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生产商)加工,它们可以为客户提供设计。加工企业有了研发能力和更精良的生产能力,在和品牌企业合作时,就有了更高的身价,可以活得很好。”陈大鹏说。
编后记
危机后,中国服装企业将更加成熟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当然鼓励企业发展自己的品牌,但没有实力,也不能强求。
中国的服装产业的确应该趁金融危机进行调整,但所谓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并不简单等同于服装企业做自主品牌。中国大量的代工企业切不可一窝蜂地都转型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个完善、成熟的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有做品牌的,有做代工的。在代工领域,做到老大,也很牛。据悉,在本届服装博览会上,有一些国外企业甚至寻求给中国的服装品牌做代工。
任何战略的制定,都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都要符合市场规律。大部分中国服装企业还不满二十岁,但是,中国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比较大规模的产能,有了精良的加工工艺。而且,一批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如雅戈尔、七匹狼、太平鸟等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说,中国的企业没有经历过大萧条就不会真正走向成熟。无论时间长短,经济危机一定会过去。相信经历过这轮金融危机,中国服装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中国的服装品牌会越来越成熟。
编辑: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