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当前位置:品牌网品牌资讯品牌跟踪

品牌企业伤不起 九成危机公关不理性

2013-06-27 admin

导读:半个月前,一场新闻发布会,使得由达芬奇所引发的假洋品牌争论更加针锋相对。对于达芬奇来说,发布会本应是一次危机公关的良机,却在消费者和媒体的质

  半个月前,一场新闻发布会,使得由达芬奇所引发的假洋品牌争论更加针锋相对。对于达芬奇来说,发布会本应是一次危机公关的良机,却在消费者和媒体的质疑声以及其总裁声泪俱下离题万里的演讲中演变成一场闹剧。除了在“中国生意难做”外,她所有的表述似乎都未得到公众的认同。

  其实,“假洋”品牌在中国的流行为时已久。这与中国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国外的就是好”的观念不无关系。国内企业给自家产品起个洋名,在家居、服装鞋帽等消费品领域几乎已经成为惯例。此前被曝光的卡尔丹顿就属于此类情况。假洋品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只是通过洋名字为自身注入一些时尚元素,而消费者也心知肚明。另一类不仅用洋名字,更号称自己是进口产品。明明在本地生产,却声称是进口产品,此类行为当属于虚假宣传和欺诈消费者。

  这些事件存在几个值得我们深刻铭记的共同点:第一,危机意味着两层含义,是组织和个人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究竟是转机还是恶化,就看危机公关是否成功了;第二,都是由媒体而非监管部门发现并曝光的;第三,都是长期存在的行业“潜规则”引起的;第四,媒体以及社会对于标杆企业的关注度都很高,企业点滴的失误更容易被放大,危机一触即发。

  问诊企业危机管理内患

  记者在调查问卷中针对企业危机管理列出了一系列问题,调查显示:企业遭遇危机,不仅可以暴露企业的产品、服务问题,而且还能暴露企业的管理问题。

取样说明: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主要包括中、小、微型企业。30.30%的企业员工在50人以下,42.42%的企业员工在251人以下。

调查显示,当前企业比较经常面临的前三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分别有高达53.8%、50.0%和38.7%的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曾经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这三种危机的困扰。

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所在企业曾经针对危机管理进行过系统的全员培训,但是仍有39.12%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未接受过任何系统培训。虽然这个培训项目并没有列入硬性规定,但这个问题仍然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90%的企业处理危机的方式不是很理性,回避态度比较不可取,应该是公关,而不是打官司。无论表态认错还是采取补救措施,总之要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有所行动。企业要认识媒介环境的变化。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务合作微信号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4 品牌网
mip.chinapp.com-版权所有

请耐心等待,稍后会有专员将品牌详情告知您!

立即咨询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我已同意并阅读 《中国品牌网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