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5 admin
2013年3月26日,李宁公司公布2012年年报称,集团收入为67.39亿元,同比减少24.5%。毛利为25.50亿元,同比减少36.9%。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减少至亏损19.79亿元,每股盈利减少至亏损187.96分。
李宁公司称,亏损部分原因在于减少批发销售、应收账款及库存的拨备、推行变革计划及渠道复兴计划的相关成本以及其他重组性成本。
在昨日李宁召开的小型媒体见面会上,李宁公司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李宁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发表言论称,公司将建立一个以零售运营和体育营销为导向的新业务模式。
与此同时,李宁公司执行董事兼执行副主席金珍君在会上解释去年亏损原因时称:“这次亏损20亿元主要是因为公司对应收账款等项目一次性的拨备。” 他表示,公司在2012年年底把所有账上的风险做了一次性清理,以便2013年轻装上阵。
一次性“手术”导致亏损
对于2012年的亏损,李宁公司解释称,主要受制于不利的市场环境影响以及自身业务发展的阶段性挑战。
2012年,李宁公司采取变革措施及渠道复兴计划,改善经销商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因此,导致公司收入同比减少21.9亿元。
除此之外,李宁公司表示,亏损的原因还涉及包括渠道复兴计划在内的变革计划的相关费用、库存拨备(引致毛利降低3.997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减少5.9%至37.8%),应收账款的拨备(引致行政开支增加9.332亿元人民币),乐途商标特许签署协议的重新修订(涉及费用59.5百万元人民币),以及其他架构重整成本等费用,均对于公司报告期内的盈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公司认为以上许多费用或为一次性支出。
多年来的扩张导致经销商积压大量库存,反过来影响了零售店铺的经营和盈利能力。为了解决问题,李宁公司于2012年12月推出了变革计划中关键部分的渠道复兴计划,其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善渠道盈利能力和应收账款的回收。
记者查阅李宁公司年报发现,公司2012年的存货达15.07亿元,其中成品的存货达14.38亿元。如果减去存货拨备的话,公司2012年的存货则为9.2亿元。
此外,李宁公司2012年应收贸易款项高达24.25亿元,公司对应收贸易款项的减值拨备约为9.38亿元,计提减值拨备后,李宁公司2012年的应收贸易款项降至14.87亿元。
李宁公司在年报中列举了公司应收贸易款项账龄分析,其中,91—180天和181—365天的应收贸易款比较多,分别达7.64亿元和6.36亿元;另有365天以上的应收贸易款达5944.6万元。李宁公司表示,客户所获之信贷期一般为90天以内。于2012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款项14.6亿元已逾期。
从上述可见,李宁公司对经销商的投入非常大,而李宁公司也希望通过对经销商的支持换取更多的回报。
李宁公司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李宁先生表示,为阻止销售渠道的继续恶化,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作出果断而必要的决定。尽管相关决定在短期内将对其损益带来负面影响,但相信这对实现李宁公司可持续增长,并为全体股东带来比较佳回报至关重要。
对于2012年的一次性拨备,金珍君表示,如果我们通过复兴计划将去年的坏账和库存问题解决了的话,我们可以把去年做的应收账款拨备和存货拨备进行回拨。
据金珍君介绍,“公司的复兴规划预算为14亿元—18亿元,去年已花出逾2亿元。此外,公司还和经销商签订了不同的协议,目前,已经开始启动的资金差不多已有几亿元。这些全加起来,渠道复兴规划的14亿元—18亿元预算中,已有一半左右做了安排。”
李宁仍看好体育用品行业
由于前几年的大规模扩张,使得李宁公司的部分门店出现亏损,而为此,李宁公司在2012年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关店。年报显示,李宁牌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店铺总数为6434间,较2011年报告期末净减少1821间,关店幅度达到22.06%。
除此外,李宁公司在2012年因受清库存、打折等影响,导致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大幅下滑。年报显示,去年整体产品毛利率也由上年的45.3%下降7.5个百分点至37.8%。而李宁品牌及乐途品牌去年销售额分别大幅下滑27.4%和29.8%。
对于李宁公司面临的种种困境,其自身也在寻找出路。
对此,李宁表示,公司要通过零售模式加体育营销这样两种模式的结合,变成公司的盈利能力。
据了解,李宁公司业务转型的一个案例就是篮球新品的经营。“在刚刚结束的CBA赛季中,李宁品牌的产品在媒体宣传,电视转播等方面都是得到了非常可观的效果。从2013年第一季度篮球新品的表现看,销售流水营业额在我们所有品类里面增长的幅度是比较高的,它的销售金额的量表现也仅次于跑步类新品。”李宁说道。
虽然李宁公司2012年的业绩亏损,国内其它运动品牌公司也都业绩下滑,但是,李宁对于今后的运动品牌依旧看好。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们预计中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很难重复以往的高速发展,但仍将会有10%到15%的增长速度。”李宁表示,有三个方面可以支持其观点,一是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每天有1%到2%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地区;二是整个城市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理念的日趋成熟,也使得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持续增强;三是消费者对于设计、技术、功能的追求,也将使具有良好声誉的品牌企业从中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