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0 admin
由点到线再到面,进入转型升级深水区的东莞,正在经历一场比过去30年看似平静,但实际却更为深刻的变革。
在科技与创新的引领下,东莞必须在生产方式上有所突破。东莞要赢得未来世界产业分工中较高的地位,就必须改变过去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本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这一战略转型必须提高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转型升级三年,东莞为了推动全市企业增强竞争力和科技实力,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如设立了1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动“三来一补”企业就地转型;设立了10亿元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从200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亿元设立“科技东莞”专项资金等。
转型升级三年,企业从技术升级改造,到建立起自己的研发团队,再到政府引导建设科技研发公共平台,凯励电子、银辉玩具和工研院的发展历程,正从不同层面,向人们阐释转型升级的核心,那就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转变。
转型升级三年,东莞不少玩具、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成本压力的逼迫下,正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此前认为靠OEM或者代工也可以高枕无忧的企业,也开始寻求建立自主品牌,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积极拓展内销,已是求生存的必然选择。
从2008年到现在,三年的时间,借助增加科技投入、建设研发团队、利用公共研发平台,许多企业获得了降低人力成本、实现产品升级、增加企业利润方面的红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转型升级三年给东莞带来的变化太多,也有太多经验值得去学习和思考。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保持企业长久竞争力,也才能在诡谲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市场的主动权,为企业延续长久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