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31 admin
连日来,一个重磅消息在海南省收藏界传开:海南省一位收藏家收藏10多年的一件藏品,被央视《鉴宝》栏目专家蔡国声、王敬之正式鉴定为唐代上林湖越窑秘色釉瓜楞壶,系千年前沉睡于海底的海捞瓷。
收藏者陈发启
七八千元收的“老东西”
28日下午,南国都市报记者在省收藏家协会看到了这件珍宝,收藏者陈发启先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从他的祖辈就有收藏的爱好,到他这一代,家里还遗传了不少藏品。受到父辈的影响,他也多方寻找宝物收藏。声名在外,10多年前的一天,有人主动找上门来,称有一件东西要出售。这是一个壶,“第一眼看到,只知道是件老东西”,这是陈发启对这个宝贝的第一印象。
“壶嘴很短,壶把手很挺,壶身还有瓜楞状”,陈发启觉得这件东西造型很特别,工艺也很不简单,花了七八千元,他将这件“老东西”收藏下来。陈家的收藏品很多,和其他的收藏品一样它被摆在柜架上。因为经常触摸,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比较终壶身有小块脱落,这让老陈至今仍后悔不已。
“老壶”让鉴宝专家惊讶
今年3月1日,央视《鉴宝》栏目专家蔡国声、王敬之受邀前往海南出席一场商业活动,期间商家安排了2天的鉴宝活动。看到这一消息后,陈发启将这个“老壶”送到现场鉴定。
当时蔡国声和王敬之已经看过海南市民送来的几百件收藏品,但都觉得没有很大的价值。直到看到这件“老壶”,两位专家的眼睛一亮,他们去过许多省市,也没看到这样的宝贝。
通过放大镜,借助灯光,蔡国声对老壶进行鉴定。比较后鉴定为唐代上林湖越窑秘色釉瓜楞壶,质地为越窑青瓷。蔡国声和王敬之在鉴定结论上写道:该壶为海捞瓷,千余年来沉睡于海底,故表皮青釉皆被腐蚀,然从壶内观之仍青釉润泽细结,犹如唐代诗人陆龟蒙诗云“九秋花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其胎亦灰白细腻,造型古林,应是唐代秘色釉——上林湖越窑瓷。www.cHINAPp.Com 品牌网
海南民间现“不可思议”
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何云强告诉南国都市报记者,秘色瓷常做贡品之用,它的配方、工艺迄今都不为现代人掌握,在专家看来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工艺品。这是在海南民间首次发现高古官窑真品。类似这样的官窑,在海南一直只能看到仿品和赝品,像这样的真品还是第一次看到。
海南的收藏、文化在外人眼中看来都是“冷门”,一个地区要发展,肯定要有好东西交流,这件珍宝身份的确定,提升了海南省收藏文化的台阶,并为海南研究高古瓷课题供了一个很好的题材。
法门寺惊世秘色瓷秘密配方千古之谜
浙江慈溪上林湖是东汉以来越窑青瓷的发祥地和中心产地,迄今为止已发现窑址一百七十多处。越窑是我国古代比较著名的青瓷窑系,在东汉到南宋的一千多年烧造历史里,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两个多世纪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中均居领先地位。
越窑至晚唐时形成了一个划时代的高峰。产品比较为令人赞叹的是釉色之美,青黄釉滋润而不透明,隐露精光;青绿釉温润如玉,格调高雅。精湛的技艺把雄浑丰满的造型、洒泼的纹饰、如冰似玉的釉色融为一体,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名瓷——“秘色瓷”。
美轮美奂的秘色瓷作为贡品千里迢迢运往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出现在大明宫,秘藏于内库,唐懿宗还为供奉佛指舍利赐下一批秘色瓷给皇家寺院——法门寺。1987年,封闭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被打开,在一片金银器的耀眼光芒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如一泓春水般澄澈的十四件秘色瓷,这次轰动中外的发现使世人第一次真切地领略到了秘色瓷的惊世之美。
相传在唐代,“秘色瓷”除了皇室成员之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享用。要烧成这种瓷器,必须使用一种秘密配方。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个秘密配方和这种神秘的瓷器就一同消失了。
传说中的秘色瓷神秘配方真的存在吗?研究人员有关瓷胎的分析结果表明,秘色瓷胎样中锆、钴、铪、铀等元素含量较高,而在普通青瓷样品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则不是主要成分。釉料上的秘密配方到底是怎样的至今仍然是个谜。
来源 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